厦自贸区将试点新型免税购物模式为进口商品降价

25.04.2015  10:39

    经营业态更多了、投资贸易更便利了、市民们得到的实惠也更多了……随着进入自贸区新时代,厦门也将迎来更多的想象空间和可能性。

    昨日,厦门市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陈李升在接受导报记者专访时透露,今后自贸区内还将继续鼓励贸易业态的创新,不断推进投资贸易便利化改革,同时,形成区内区外联动,举全市之力推动自贸区的招商引资工作。

     业态创新 将试点新型免税购物模式

    陈李升透露,在业态创新方面,自贸区已在跨境电子商务、厦台海运快件、飞机融资租赁、文化保税等重点领域和单项业务实现了突破与创新。

    其中,跨境电商产业园已正式挂牌运营,厦门跨境电商出口第一单顺利完成试运行,跨境电商出口版正式上线;厦台海运快件继第一单成功试运行之后,已形成海运邮件常态化运行;已有6架融资租赁飞机顺利落户厦航;文化保税交易平台顺利开展展览展示、拍卖交易等业务。“通过贸易业态的创新,一些进口商品减少中间环节,价格就会变便宜很多。”陈李升表示,今后市民们可以到自贸区里面购买一些直销产品,优势还是比较明显的,而且在自贸区内已经开始有这样的交易中心。

    陈李升介绍,今后自贸区内还将继续鼓励贸易业态的创新,比如,重点推进加工贸易模式创新,推进出口加工区产业转型升级,整合厦台海运快件,试点新型免税购物模式,发展两岸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等工作。

     提高效率 外资审批时限减少10天

    办事便利、快捷,效率高,这是不少企业经营者对自贸区的期待,也是自贸区改革的重要方向。

    在投资便利化方面,自贸区内实行鼓励类外资项目“先照后证”登记制度,以及“同步受理+并联审批”和“审批清单+简化审批”外商投资审批新模式,以同步受理、并联审批、限时办结的方式,改串联审批为并联审批。

    “审批时限从原来至少15个工作日缩减至5个工作日。”陈李升介绍,外资项目审批时可一次性发放6个证照,申报材料从原来10项左右减至4项,且实现标准化和格式化。

    在贸易便利化方面,厦门积极学习和借鉴上海自贸区先进经验和做法。目前,复制上海自贸区通关制度创新已完成6项,其余项目有2项正在推进测试、2项需进一步落实需求、3项自贸区挂牌后推进、1项暂无企业需求;通关作业无纸化已实现厦门关区全覆盖;“单一窗口”全面启动工作已准备就绪,提前实现自贸区的“一点接入”上线试运行。

     招商引资 形成区内区外互动联动

    “自贸区会产生虹吸效应,招商引资方面的好处已显示出来,厦门第一季度合同利用外资、实际到资都有明显增长。”陈李升介绍,厦门市商务局专门制定了自贸区招商引资工作方案。目前招商方案已获通过,正式明确了自贸园区招商定位、重点区域、工作机制、重大活动和重点项目,并提出了进度安排。

    与此同时,近期厦门已开展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招商推介活动,包括南美洲闽南同乡联谊总会厦门行、欧洲侨商自贸区行等活动,并利用厦门工业博览会开展了一系列自贸区推介活动。此外,还参加重庆云博会,向重庆市福建商会以及多家重点企业进行自贸区推介。目前,共形成自贸试验区内资重点在谈项目26项,总投资约81.2亿元;外资重点在谈项目31个,投资总额4.2亿美元,合同利用外资4亿美元。“自贸区毕竟范围有限,对整个厦门来说,区内区外需要互动、联动。”陈李升透露,目前商务局拟定了厦门片区联动招商管理办法,已完成意见征求工作,很快就会出台,目的就是举全市之力推动自贸区的招商引资工作。

     对台开放 比ECFA更宽松

    陈李升表示,在监管模式创新方面,厦门今后将重点推进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货物分类监管制度创新、推广实施台湾输大陆商品快速验放机制、设立汽车整车进口口岸及平行进口等具体创新项目。

    同时,积极推动公共监管与服务平台建设,加快电子口岸建设,推进通关全流程作业无纸化,整合特殊监管区报关系统和辅助系统,完善“单一窗口”建设,推动进口许可证、原产地证与外贸许可事项与通关一体化信息平台对接等,逐步打造“关、检、港、贸”一体化口岸公共信息服务体系。

    在扩大服务业开放方面,试验服务业对台开放,试点实行比ECFA、服贸协议更宽松的政策,放宽服务业准入,允许台商提高持股比例。

     交融汇聚 全面对接“一带一路

    自贸区、一带一路,这两大热点将如何在厦门自贸区交融汇聚?

    “下一步,我们将把自贸区建设和贯彻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深度融合。”陈李升说,厦门已被列为“海丝”战略支点城市,因此,要利用自贸区着力先行先试,在创新产业转型发展路径、创新贸易监管服务制度、扩大金融领域开放、拓展海空航运服务功能等方面,推动与“海丝”沿线国家交流合作向更广范围、更大规模、更高层次迈进。

    同时,进一步完善促进机制,调研出台相应的新项目生成鼓励措施和重点项目支持政策,促进重点项目加快进展,并积极争取商业银行、进出口银行、丝路基金、中国-东盟合作基金等支持,助力重点项目实施。

    (记者 张顺和/文 梁张磊/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