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城“印”事 陈城镇对“村官大印”实行“提级管控”

03.02.2016  10:53

  ☉通讯员黄喜祖沈龙保本报记者邱丹燕

  “40万!”一位村民第一个喊出价格。

  “50万!”另一位村民紧接着举牌。

  ……

  前段时间,东山县陈城镇港口村新一轮村盐田承包招投标会举行。经过激烈“角逐”,最后一锤定音——两位当地村民以64万元的价格,取得该村40亩盐田的承包权。

  招投标会之前,关于“港口村的盐田承包”还发生了个波折。原来,该村上一轮盐田承包合同于2015年8月底到期,9月间,村民吴某认为村主任是同族亲人,定会给他方便,便拿着自拟的盐田续包合同找到村主任,希望给予盖印延包。村文书得知此事后,表示该续包合同的签订方式沿用以前条款,不符合规定,不予盖章。村主任赞同村文书的观点,并提出须交由村两委会和村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10月底,经港口村两委会研究并交村民代表大会、村老人协会、户代表会表决通过,决定将港口村盐田承包重新进行招投标。64万元,相较上一轮承包合同,村集体增收了53.6万元。

  这是陈城镇对“村官大印”实行“提级管控”后发生的积极一幕。

   离职“挂印”

  以前,关于“村官大印”,笔者曾听过一个极具讽刺意味的顺口溜:印章系在裤腰带,推杯换盏胡乱盖;资金补助顾姑姨,合同承包我安排;离职之时抱紧它,看你能奈我之何……村级印章,历来是监督的盲区盲点,并因此出现了许多问题,陈城镇也不例外,岐下、山口等村,就曾遇到换届选举后,多名村官以所掌管的“村印丢失”为借口“带印离职”,最后镇里不得已采取“原公章作废”、重新启用新印章等尴尬。

  “‘贪婪村官’,雁过拔毛;‘硕鼠村官’,动辄上千万……村官的‘小官大贪’,大多从村印入手。村官‘以章谋私’的危害,不亚于‘老虎’‘苍蝇’。他们的这些看似小事的坏心眼,使党和政府决策落实的农村这根‘毛细血管’出现‘堵塞’,甚至某些局部‘坏死’!”一位社会学者在列举多起村官贪腐事例后直言不讳指出。

   “文书”管印

  “一定要破解村级印章监管难题!”在2015年初的一次镇党委议事会上,陈城镇党委班子成员一致道。

  “该项工作,概括起来有‘立规矩、选文书、管印章、提级控’四个方面。”该镇纪委一位干部介绍。

  以立规矩先行。2015年3月,该镇先后出台《陈城镇村级印章使用和管理办法的通知》《关于试行建立村级文书制度的通知》等文件,收拢村级印章的管理权。

  选文书是关键。经村推荐、镇考核,陈城镇聘用了13名村级文书。在选的过程中,该镇明确要求,所推荐的村级文书人员,如果是“村支书、村主任直系亲属必须回避”,严防印章成为“自留地”,铲除村官的“家族式”繁衍。

  管印章是核心。将村党(总)支部、村委会、监委会和经联社等印章,交由村级文书“专人管理”,并提出使用印章必须“严格审批”“认真审阅”“使用登记”等10项规范措施,加以管控。

  提级控最重要。镇纪委书记实施一对一、贴身性、不定时“提级”核查与核对;对无故干涉、拒绝使用印章,违反印章管理使用规定的文书,视情节轻重,对相关人员给予批评教育或党纪政纪处分,因违规使用印章引起法律、经济纠纷的,经济损失由责任人承担,并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下转第七版)

   “朱红”村印

  “章规”明了、制度“入笼”。刚性制度的约束,发挥了作用,不断赢得群众的支持与肯定。

  “今年媳妇按政策可以生二胎,现在证明都开好了。如果放在以前,咱不知道还要跑多少趟……”

  “这块滩涂承包地,已和村里签好合同,不像以前得烟酒开路才能盖上印。”

  在该镇的渔村调查,许多村民憨厚地向笔者展示一张张盖有村级朱红印章的证明。

  “去年换届选举后,镇里三个中心下来核实村里承包合同,再也没有出现以往的印章乱盖现象。”港口村文书吴东波叙述。

  “经过近一年的推行,橡皮泥章、裤腰带章、沾亲顾友章、‘一霸手’章、贪腐章,曾经被群众诟病的村印使用‘五章’乱象,基本上得到遏制,呈现出村级印章管理‘制度有章可循、印章使用得到监督、群众满意度增强’等好势头。不过,这犹如‘丹参滴丸’,修复的只是血管的‘微循环’,今后的路还很长。”该镇党委一位领导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