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卫生计生2018年八大重点工作

20.01.2018  01:01

  1月19日,在全省卫生计生工作视频会议上,朱淑芳主任作了工作报告。会议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新时代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为指引,以健康福建建设为主线,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精准对接人民群众健康需求,抓改革、补短板、强弱项、提水平,促进卫生计生事业更加平衡更加充分发展,为“再上新台阶,建设新福建”提供服务保障。 提出2018年要抓好八个方面重点工作:

   (一)实施项目带动,加快补齐短板

  把2018年作为“补短板”落实年,实施挂图作战,推动补短板项目落地落实,切实增加医疗卫生有效供给,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

   加快推进医疗卫生重点项目建设。 推进医疗机构总床位和紧缺学科床位发展,加快省儿童医院、省疾控中心、省妇产医院、省脑科医院(精神卫生中心)以及省属一批项目实施,带动全省儿科、产科、精神科床位建设,确保实现年度床位增长目标。加快推进县域医学影像检查中心建设,全面完成设备配置和省、市、县医学影像会诊平台建设。加强各级疾控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实验室改造提升和仪器设备配置。推动落实各级对公立医院的投入,加大对县级医疗机构、中医类医院等政策扶持和投入倾斜力度。全力推进世行贷款项目实施,提升县域医疗卫生综合服务能力。

   提升医疗服务能力。 推进医疗“创双高”工作,完善省属3所医院与国家顶尖医院“一对一”合作共建机制,落实深化合作共建的需求清单,持续对接,推动组团式、常态化合作共建。重视高层次技术人才引进,积极推动省属3所医院加大海外人才培养力度。进一步推动临床与科研相互促进,建立鼓励医务人员开展科学研究的激励机制。学习国家3所高水平医院的先进诊疗技术,引进尖端医疗设备,提升临床疑难急危重症诊治能力,辐射带动全省构建临床诊疗服务网络。加快县域医疗技术平台建设步伐,指导县级综合医院加强核心专科和薄弱学科建设。支持社会力量提供多层次多样化医疗服务,发展全科医疗服务、专业化服务、中医药服务、前沿医疗服务和个性化就医服务,加快打造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品牌服务机构,支持举办独立设置的医学检验、病理诊断、医学影像、消毒供应、血液净化等医疗机构。

   推进智慧健康工程。 实施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实现国家、省、市三级平台互联互通,推动健康医疗大数据汇聚整合,为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试点工程建设奠定基础。发挥信息化助推医改作用,推进医疗服务、公共卫生、医疗保障、药品供应、综合管理等业务协同和信息共享,启动省属公立医院运营监管系统建设,逐步完善医疗机构质量监测和评价体系。完善和推广“健康福建”公共服务平台,为公众提供统一的预约挂号、健康档案查询、检验检查报告查询、母子健康手册等服务,改善就医感受。全面推广家庭医生电子签约服务APP应用,将签约服务融入基层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利用世行贷款,统筹实施县域医疗信息平台建设,改造升级乡镇、社区、村级卫生信息系统,推动县域医疗信息一体化建设,促进双向转诊和分级诊疗制度的落实。

   (二)持续深化医改,健全体制机制

   巩固完善“三医联动”机制。 加强医疗服务价格、医保支付、医疗控费、分级诊疗政策衔接,积极协调医保部门进一步调整理顺医疗服务价格,健全公立医院价格补偿动态调整机制,制定出台新增医疗服务项目管理办法。推动医保支付方式改革,逐步扩大按病种收付费改革覆盖面;建立健全医保激励约束机制,调动医疗机构加强管理、控制成本、提升质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医疗服务模式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完善公立医疗机构药品耗材采购使用政策,持续落实合理用药、合理检查、合理治疗措施;科学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落实分类指导和精细化管理,对群众健康需求进一步释放、分级诊疗以及新药物、诊断治疗设备应用带来的费用增长等情况要作具体分析,不搞“一刀切”,年内药品耗材收入占比降至41%以下。

   加快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进一步发挥医管委对公立医院重大事项的决策和监督作用。全面推进公立医院院长目标年薪制、工资总额核定、人事编制管理、财务资产管理等改革;明确公立医院自主运营管理权限,推动公立医院制定实施章程;探索公立医院人员总量管理,创新编制使用制度;落实公立医院用人自主权,逐步推进编制内外人员同工同酬同待遇;鼓励各地探索医务人员年薪制和协议薪酬,建立完善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紧密联系的分配激励机制;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开展全成本核算;推行总会计师制度,实现三级公立医院全覆盖。

   持续深化基层综合医改。 以县级为重点,建立定期监测和通报机制,督促各地完善基层改革相关政策。规范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完善配套政策和签约服务信息平台,提升服务内涵,开展第三方满意度调查评价工作,探索建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科学评价机制。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完善配套政策,以防治糖尿病、高血压为突破口,开展慢性病一体化管理工作试点,加快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合理就医秩序。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年活动,组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双达标”和等级评审。加强乡村医生人才培养,推动落实乡村医生养老保障和多渠道补助政策。

   推进医联体建设。 重点完善医联体内部管理措施和考核机制,推动区域内医疗资源有效共享。今年一半以上县(市、区)要开展县域医共体建设,以县级公立医院为龙头,打破横向和纵向行政区域壁垒,横向整合县级医疗资源,纵向畅通医疗资源下沉,并以医保打包支付为主要纽带,建立形成医共体内部的责任、服务、管理、利益共同体。人口较多、医疗资源较充裕的县(市、区)可在县域内开展多个医共体建设试点。推动各设区市全面开展城市紧密型医疗集团试点,以市级医院为龙头,采取“院办院管”形式,组建城市医疗集团,开展紧密型的分工协作。推动省市三级医院在对口支援的基础上,探索与地方政府合作共建紧密型医联体,落实政府办医责任,建立人才共享、技术支持、分工协作的合作关系。建设远程医疗协作网,全力解决基层、尤其是边远和欠发达地区的医疗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以医院优势和特色专科为支撑,牵头组建医疗专科联盟,形成专科协作服务网络。探索依托省妇幼保健院组建省妇儿总医院,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妇幼健康服务资源共享。

   (三)坚持预防为主,促进公共卫生服务

   提高重大疾病防控能力。 始终绷紧重大疾病防控这根弦,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内紧外松、科学有度的防控策略。发挥省防治重大疾病工作厅际联席会议制度作用,强化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加强信息沟通和协作联动。各级卫生计生部门要前移防控关口,及时组织开展疫情监测、研判、防控等工作。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做好疫情监测、排查和报告工作。坚持因病施策,提升艾滋病、结核病、严重精神障碍等重大疾病防治效果。加强疫苗采购、管理,统筹做好免疫规划、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进一步健全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处置机制。完善慢性病防治体系和医疗保障制度,加强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逐步建立疾控、医疗卫生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上下联动、优势互补的工作机制,及时妥善处置各类突发事件和传染病疫情。

   加大健康影响因素干预力度。 充分发挥中央补助地方健康素养促进行动项目的带动作用,落实基本健康教育服务,大力普及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和技能,全面推进控烟履约工作,健全健康素养监测系统。落实《福建省居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推进生命早期1000天营养健康、学生营养改善、老年人群营养改善、临床营养、贫困地区营养干预、吃动平衡等“六大行动”,切实提高我省居民营养健康综合水平。

   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持续开展城乡环境整洁行动,推进厕所革命,加大农村旱厕改造力度,改善城乡环境,保障公共卫生安全和人民身体健康。推进国家卫生城镇创建,带动城乡人居环境的整体提升,满足城乡居民的卫生与健康需求。做好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建设试点工作,引导卫生城镇向健康城镇发展,打造卫生城镇升级版。

   提升卫生应急能力。 进一步规范省级卫生应急队伍管理,强化队伍的培训演练,开展省级队伍检验性演练和国家级卫生应急队伍跨省拉练,提升应对突发事件能力。进一步健全完善应急预案和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协调联动机制,及时高效开展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和卫生应急处置工作。在全省广泛开展急救互救知识与技能普及推广“六进”活动,全面提升全社会卫生急救素养。推进市、县级卫生应急队伍建设,夯实全省卫生应急救援基础。

   (四)注重传承创新,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

   加强中医药传承创新。 宣传贯彻《中医药法》,在医改五项制度建设中融入中医药元素,鼓励应用中医药诊疗技术,发挥中医药作用。遴选一批有条件、有能力的中医院,开展“互联网+中医药”、县乡中医药一体化管理建设。弘扬中医药文化,实施中医药健康文化推进行动,推动中医药科研创新。

   完善覆盖城乡的中医药服务网络。 实施中医固本工程,完善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力争每个市县办好一所公立中医类医院,推动空白县新建中医类医院。合并、撤销政府举办的县级及以上中医医疗机构或者改变中医医疗性质,应当事先征求省级卫生计生主管部门意见。加强公立中医类医院标准化和各级公立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妇幼保健机构中医药科室建设。支持组建中医医疗联合体。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诊疗区(中医馆)服务能力建设,建设不少于120家中医馆。

   推进中医“名医名药名科名院”建设。 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评选表彰省名中医,搭建名中医传承平台,推进高层次中医药人才培养。加强中医药科研课题过程管理,开展福建省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保护、传承、开发中药道地药材,支持中药院内制剂平台建设。建设4个中医类临床医学中心和25个中医类省级临床重点专科,遴选推荐23个专科申报国家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积极推进与全国顶尖中医院合作共建,培育名优中医院。加强中医药执法监督,开展中医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和感染防控监督执法专项检查。

   (五)提升服务水平,增进群众健康实惠

   持续改善医疗服务。 坚持改革与改善同步推进,服务好人民群众和医务人员“两个老百姓”。制定实施新一轮改善医疗服务行动方案(2018—2020年),建立健全预约诊疗、远程医疗、临床路径管理、检查结果互认、医务社工和志愿者等五项制度,形成长效机制。从推广多学科诊疗模式等十个方面创新医疗服务,推动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改进医疗服务流程,规范诊疗行为,实施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项目建设,建成21个高水平临床医学中心和60个临床重点专科。注重医学人文关怀,创新方便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举措,进一步改善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感受。

   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安全水平。 持续加强医疗质量控制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省级医疗质控中心考核管理办法,扩大临床路径实施范围,严格落实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完善医疗机构患者安全管理工作制度,深化“平安医院”创建工作。进一步加强医疗质量监管,做好医院评审评价工作,完善医疗质量评价方式,推行“双随机一公开”。持续提升血液安全供应保障能力,加强医疗废物管理。简化审批手续,二级及以下医疗机构设置审批与执业登记实行“两证合一”。全面实施医疗机构医师护士电子化注册管理。

   坚决打赢健康扶贫攻坚战。 以因病致贫返贫和大病、慢性病贫困人口为重点,逐户、逐人宣传健康扶贫政策,落实好健康扶贫工程“三个一批”行动计划,加强基层基础工作,解决健康扶贫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问题。建立多部门联动长效机制,推动建档立卡信息与定点医疗机构动态对接,解决贫困户动态识别问题。探索重病兜底保障政策,继续加强大病专项救治,确保大病救治覆盖所有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抓实建档立卡贫困人群慢病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管理,确保服务管理措施落实到位。持续做好对口支援西藏、新疆、宁夏工作,进一步提高受援地区卫生管理和医疗技术服务水平。

   (六)落实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优化计生服务管理。 完善落实全面两孩政策的配套政策措施,鼓励按政策生育,推进计划生育产陪假相关规定落实。深入开展新国优创建活动,改革完善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全面推进避孕方法自主知情选择,继续清理规范计生证明。加强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深入推进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计生服务均等化和社会融合示范试点,开展流动人口和留守人群关怀关爱活动,推进流动人口健康教育和促进行动。继续升级完善全员人口信息系统,推进信息互联互通,加强出生人口监测预测,准确把握人口发展态势。

   加强妇幼健康服务工作。 完善妇幼健康服务体系,推进产科床位建设。加强产科医疗质量控制和母婴安全形势预警研判,建立季度通报制度。强化生育全程优质服务,完善全省危重症孕产妇转诊救治网络,加强高龄高危孕产妇管理,规范开展妊娠风险筛查、评估与干预。进一步推进出生缺陷综合防治,提升婚孕检“一站式”分类服务水平,建设省、市、县三级出生缺陷防治中心,扩大贫困地区免费产前筛查诊断项目,巩固提高产前筛查率和新生儿疾病筛查率,加大力度落实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阻断工作,努力降低出生缺陷发生风险和婴儿死亡风险。落实免费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推动计划生育技术与妇幼保健服务深度融合。

   增强计生家庭发展能力。 支持计生协会深化生育关怀行动,加大计生小额贴息贷款帮扶力度,提升幸福工程帮扶成效。围绕生育支持、幼儿养育、青少年发展、老人赡养、病残照料等内容,深入开展创建幸福家庭活动、“新家庭计划——家庭发展能力建设” 和“健康家庭行动”。加大对计生特殊家庭的帮扶救助力度,努力帮助他们解决养老和医疗等方面困难。探索建立医养结合政策体系,完善标准规范和管理制度,组织开展第二批省级医养结合试点和安宁疗护试点工作,评选表彰一批医养结合示范单位,引导社会力量有序参与,有效增加医养结合服务供给。

   (七)依法加强监管,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 深入实施卫生计生“七五”普法工作,大力开展群众性卫生计生普法活动,加强执法人员教育培训,提高依法办事能力。做好《福建省中医药条例》《福建省医疗机构管理办法》等法规的调研和立法工作。继续推进简政放权,巩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成果,严格落实卫生计生部门权责清单、负面清单,全面清理各种无谓证明,推进信息共享和办事承诺制。强化便民服务“马上就办”,大力推进全程网办,简化审批程序和环节,加强对取消下放审批事项落实情况的专项检查和事中事后监管,确保下放的审批事项接得住、管得好。

   加强卫生计生综合监督。 加强综合监督体系和能力建设,培养选拔首席卫生计生监督员,逐步构建省、市、县、乡、村五级监督队伍网络。落实医疗卫生、消毒产品、公共卫生、传染病防治、计划生育等国家监督抽检,做好预防接种、消毒隔离、学校卫生、饮用水等专项监督检查。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科学设置监测点和监测项目,加强风险监测结果运用和会商通报,提高发现食品安全风险隐患的能力。建立省食品安全标准平台,推动二级以上医院HIS系统改造,提高食源性疾病报告效率和准确性。加强督导检查,切实加强卫生计生领域安全生产工作。整顿和规范医疗服务市场,严厉打击医疗卫生领域的违法违规行为。对新型健康服务机构、跨界融合服务等新产业、新业态,要采取包容审慎的监管方式,促进其健康发展。高度重视信访维稳工作,引导群众依法逐级信访,从源头化解突出矛盾,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八)加强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医务人员积极性

   加大人才培养引进力度。 加强医教协同,促进院校医学教育与卫生计生行业需求紧密衔接,引导省内医学院校继续申报儿科学、精神医学等紧缺专业,协助做好医学专业设置及专业调整,进一步完善临床教学基地管理。以需求为导向,动态调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及其专业基地,新招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对象1200名。加强继续医学教育管理,推进建设集申报、审批、学分办理等为一体的继续医学教育系统。加大高层次人才培养引进力度,协调相关部门扩大医疗卫生类引进生招录院校范围,支持高层次人才出国(境)学习交流。推进健康领域国际交流合作,组织学科带头人和专业技术骨干出国学习交流。做好第15批援博茨瓦纳医疗队的派遣和援塞内加尔医疗队新组队工作。

   建立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 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允许医疗卫生机构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允许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员奖励”的要求,会同有关部门加快建立适应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通过建立以公益性为导向的绩效考核机制和内部分配办法,鼓励多劳多得、优绩优酬,提升岗位吸引力。创新人才评价机制,更加突出品德能力业绩导向。会同有关部门完善公共卫生机构绩效工资政策,建立动态增长机制。推进山区医疗卫生人才政策落实,深化职称评审改革,加大人才下沉力度。抓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培训,加强执业注册引导,落实职称晋升通道,在薪酬待遇、绩效考核等方面给予倾斜。组织实施2018年度卫生计生科研人才培养项目,制定实施方案,出台资金管理办法。赋予医学科研人员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和技术决策权,更有效调动医学人才科技创新的积极性。

   推动形成尊医重卫的良好氛围。 广大医务人员是深化医改和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主力军,关心爱护医务人员就是保护和发展医疗卫生生产力,对医务人员好,就是对老百姓好。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计生系统表彰大会前重要批示精神,把推动全社会形成尊医重卫的良好氛围的要求,落实到具体工作中。谋划开展好首届“中国医师节”活动,弘扬崇高职业精神,增强医务人员职业荣誉感和归属感,使医务人员获得应有的地位和尊重。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合理调配安排医务人员工作量,切实改善医务人员工作条件和值班条件,执行法定休息休假制度。积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协作配合,依法严厉打击涉医违法犯罪,对暴力伤医“零容忍”;各医疗机构要加强安保设施建设,保护好医务人员安全,创造让医务人员安心、放心、舒心工作的条件。

 

省卫生计生委朱淑芳主任作工作报告

 

会议现场

 

会议现场

 

会议现场

 

 

 

(委宣传处)

厦门:信息化“助攻”家医签约服务
  □通讯员 储白珊 本报记者 张清湧   计生委
朱淑芳深入泉州调研基层医疗卫生工作
  1月17日,省卫生计生委党组书记、主任朱淑芳,计生委
省儿童医院等项目今年加快实施
  N海都记者 陈燕燕 章微   海都讯 加快省儿计生委
2018年福建医疗卫生“补短板”打算这样干
    东快讯(记者 林雅)加快省儿童医院、省疾控计生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