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卫生计生2016年六个重点工作
1月28日,在全省卫生计生工作会议上,朱淑芳主任强调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卫生计生工作总的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省委九届十五次全会、全国卫生计生和医改座谈会、全国卫生计生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和国家卫生计生委的具体要求,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紧紧围绕“人口均衡稳定增长、居民健康水平稳步提高”的“两稳”目标,坚持卫生、计生同步推进,着力实施“三提升”(提升城乡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中医药特色优势、提升人口健康信息化水平)、“三推动”(推动深化医改综合试点工作、推动公共卫生工作、推动计划生育工作)、“一加强”(加强卫生计生队伍建设),力争在卫生计生事业发展、体制机制创新、服务保障上取得新的突破,努力推进健康福建建设。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着眼于“质”,切实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着重抓好两个层面:一是抓基层建设。实施县级医院综合能力提升工程,逐步推进县级综合医院实施县域医学影像诊断中心、临床检验中心等6个县域医技中心和妇产科、儿科等12个核心学科建设,全面提升县级医院人才、技术、临床专科等核心能力。实施基层医疗机构能力提升工程,重点支持小城镇中心卫生院、乡镇卫生院周转房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建民营”村卫生所设施设备建设。二是抓龙头建设。推进省立医院、福建医大附属协和医院、福建医大附属第一医院等省级高水平研究型医院和省级临床医学中心建设,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此外,要积极推动社会力量办医,大力发展医养结合、健康养老等生活性服务业。
按照“抓两头、补短板”推进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一头要抓好基层人才培养,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启动“3+2”助理全科医生培训试点和新一轮全科医生特设岗位计划,继续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定向委培医学生计划,落实基层医疗卫生计生机构差别化的职称评聘办法,推动人才向基层流动;另一头要抓好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引进,加强领军人才、学科带头人、中青年学术骨干等高层次人才和人才高地项目建设,加大政策引导与激励、精神感召的力度,力争引进一批临床学科领军人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和紧缺专业人才,特别要积极争取闽籍院士和知名专家学者为家乡的医疗卫生事业添砖加瓦。积极推动省市三级医院与北京协和医院等国内高水平医院的合作,通过建立院士工作站、博士后流动站、重点专科结对子、“双主任”制等方式,提升我省临床医学技术和管理水平。同时,要加强与教育部门、高校的协作,推进医教协同,适当扩大招生规模,加强护理、儿科、妇产科、精神卫生等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培养。
这里,我还要强调一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当前社会上包括一些医院,特别是医学毕业生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有不少看法和争议。医学是一门高技术、高风险、实践性很强的科学,人才培养周期较长。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国际普遍实行的医师培养制度,是培养同质化的合格医师的必经途径,是加强医疗卫生队伍建设、提高医疗质量和水平的重要举措,我省从2010年开始实施,至今已培训了6批,有4208人取得规培证书到临床岗位服务。下一步,要进一步强化培训基地建设,提高培训质量,努力改善培训对象的工作和生活待遇。
积极推进数字医院建设,推动掌上医疗等“互联网+医疗”服务发展,健全远程病理、远程影像诊断信息系统并投入使用,扩大优质医疗资源的辐射面。全面推进卫生计生信息系统整合,融合社保卡和居民健康卡功能,开放个人健康档案查询,推进一卡通应用。
(二)着眼于“实”,大力推动深化医改工作
去年省委省政府出台了深化医改综合试点方案,省直有关部门通力协作,制定了20多项具有创新性的医改配套政策。今年1月8日省委医改专题会明确了以公立医院院长年薪制为突破口,推进公立医院运行机制改革,加快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要求。我们要扎扎实实地推动各项改革政策举措的实施和落地。
持续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重点推进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改革。管理体制改革方面:重点做好“一管一放”。“管”就是由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行使对公立医院重大事项决策和监管权力,实行院长任期目标管理责任制和目标年薪制,将院长年薪、医院工资总额与院长绩效考核结果挂钩,院长年薪由财政全额负担。“放”就是切实落实公立医院独立法人地位,将人事管理、副职推荐、中层干部聘用、内部分配、年度预算执行等管理自主权下放给医院。运行机制改革方面:重点做好“三调一控”。“三调”就是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公立医院人事制度和薪酬制度。按照“两先两后”的原则,会同物价部门在监测评估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医疗服务价格,理顺比价关系,充分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将省属公立医院现行的人事编制总量核定制度改为根据医院床位数核定人员总量,编制使用审批制改为备案制,充分保障医院对人员使用管理的自主权。同时,根据核定的人员总量和院长绩效考核结果确定人员工资总额,由医院自主分配,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一控”就是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各片区要切实做好药品带量议价采购,落实差价奖励政策,进一步压缩药品虚高价格。全面推行以按病种付费为主,按人头付费、按床日付费、按服务单元付费等复合型付费方式,按病种付费病种至少达到100个,充分发挥医保对医疗服务行为和费用的调控引导与监督制约作用。强化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健全内部控费制度,推进全面预算管理和全成本核算,在省属公立医院实行总会计师制度,逐步向全省推开。
深入推进基层综合改革。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即将转发省医改办、卫计委等部门制定的《关于进一步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意见》,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努力实现“三个新”目标:一是建立健全基层运行新机制。全面推进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归口、三下放”,建立责权对应的基层管理新机制,进一步激发基层活力。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政策,各地要积极探索奖励性工资增量的提取办法,科学设计内部分配机制,充分调动基层技术骨干的积极性。二是积极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新模式。组织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试点工作,明确签约服务内涵,制定签约服务费标准,建立医保(新农合)基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和签约居民个人支付三方分担费用机制。试点地区要积极探索签约服务内部分配激励机制,引导上级医院医师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签约服务和多点执业。三是建设乡村医生新队伍。落实《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实施方案》,推进“公建民营”村卫生所建设,承担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等,通过公开招标竞争等方式择优选择乡村医生进驻,按规定给予相应的服务报酬、财政补助和岗位津贴。推行乡村全科医生执业助理医师制度,组织乡村医生参加考试,对获得资格证书的乡村医生限定在村卫生所执业。严格组织实施乡村医生定期考核工作,将基本医疗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等作为考核的主要内容,考核结果作为乡村医生执业注册和财政补助的主要依据。建立乡村医生进退机制,对符合条件并个人自愿退出的年老乡村医生及时办理退岗注销注册手续,每月发放养老生活补助。
加快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按照国家要求,今年我省所有市县必须全面实施分级诊疗制度建设,任务十分艰巨。一要先易后难。推广厦门、长汀经验,先从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入手,实行“三师共管”,让资源、人才下沉,促进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取得成效后再逐步扩大病种。省级将确定9个重点联系县,加强监测与评估。二要综合施策。一方面要着力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优化医疗资源结构布局。改进城乡医院对口帮扶工作,实施按需精准帮扶,加强管理和考核。推动建立跨区域医联体,鼓励医师在联合体内多点执业,建立上级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之间便捷的转诊通道,构建集治疗、康复、长期护理、临终关怀于一体的完整连续的服务链,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纵向流动。另一方面要完善差别化的价格、医保等政策配套,充分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三要宣传引导,逐步转变群众就医习惯,引导患者自觉自愿到基层就医。
(三)着眼于“优”,大力改善计生服务管理
目前,我委正在积极配合推进《福建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修订工作,抓紧起草相关的政策衔接文件和配套管理措施,确保全面两孩政策实施过程平稳可控。
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后,据测算,我省每年新增出生人口可能超过20万。高龄产妇比例增高,危重孕产妇、新生儿救治任务进一步加重。为此,要以调整存量、做优增量、补齐短板、提升能力为原则,增强妇幼健康服务能力。加强妇幼保健机构标准化建设,重点推进市县级妇幼保健专科建设和综合医院产儿科建设,进一步完善孕产妇、新生儿、儿童危急重症救治网络,提高救治能力,保障母婴安全。加快推动婚检与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整合,做好高龄孕产妇、再生育和不孕不育人群的服务和指导,进一步加强出生缺陷综合防治,落实妇幼重大公共卫生项目。
计生家庭为落实计生基本国策作出了特殊贡献,我们不能忘记他们的贡献,要切实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按照“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原则,对政策实施前的计生家庭继续实行现行各项奖励扶助政策,在社会保障、集体收益分配、就业创业、新农村建设等方面予以倾斜。完善城镇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和特别扶助制度,实行扶助标准动态调整。加大对特困计生家庭的帮扶力度,妥善解决其生活照料、养老保障、大病治疗和精神慰藉等问题。
继续完善计生目标管理责任制,落实一票否决制。实行一孩、二孩生育登记制度,全面实施避孕节育措施自主选择,简化孕情检查。稳定并加强基层计划生育网络和队伍,充分发挥各相关部门、群众团体和社会组织的积极性,实现主要依靠行政手段向政府、社会、公民多元共治转变。完善流动人口信息互通、服务互补、管理互动的“一盘棋”工作机制,实施流动人口健康促进行动,提高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计生服务均等化水平。继续加强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开展新一轮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创建活动。
(四)着眼于“防”,大力加强公共卫生工作
公共卫生是卫生计生工作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之一,是保障和促进人民群众健康的主要手段。我们要始终坚持“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把公共卫生作为中心工作来抓,努力让群众不得病、少得病、晚得病、不得大病。
抓好疾病防治和卫生应急工作。一方面要提升能力。推进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标准化建设,提高公共卫生人员配备标准,改善待遇水平,调动积极性。今年争取启动省疾控中心迁建项目。另一方面要完善机制:一是完善医防结合、分级管理、上下联动的传染病防治管理机制,加强人感染H7N9禽流感、登革热等传染病和埃博拉出血热、中东呼吸综合征等新发传染病的监测和防控。二是完善慢性病综合防控机制,加强国家和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开展精神卫生综合管理试点。三是完善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协调联动机制,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和风险评估工作,加快卫生应急指挥与决策系统建设,尽早实现决策指挥上下联动和信息资源共享。
牢固树立大健康、大卫生理念,积极推动爱国卫生运动融入城镇化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进一步拓展和延伸新时期爱国卫生运动内容,着力开展健康城市建设,重点推进健康社区、健康学校、健康机关、健康企业等健康细胞工程建设,努力打造卫生城镇升级版,促进城市建设和人的健康协调发展。助力“清新福建”建设,持续深入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促进城乡生产生活环境更加整洁有序、健康宜居。
抓好公共卫生监督,这项工作事关人民群众健康,与群众最密切相关的就是防止“病从口入”,主要就是食品安全和饮用水安全问题。机构改革已将食品安全工作职能划转其他部门,但是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仍由卫生计生部门牵头,关口更加前移、任务更加繁重、责任更加重大。按照《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十二五”规划》提出的2份样品/千人口的要求,“十二五”期间我省每年应监测7.6万份样品,实际差距很大。监测样本量不足直接影响到食品安全风险的分析、评估和研判。因此,要积极争取经费投入,扩大食品安全风险的监测面和样本量,向乡镇、村延伸,,及时研判风险隐患并提出建议,发挥好参谋作用。继续加强饮用水、公共场所、消毒产品和传染病、放射卫生等监督工作。
(五)着眼于“特”,大力推进中医药发展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中医药能够传承几千年而不衰,就是因为“简、便、验、廉”的特色优势受到广大老百姓的欢迎。中医药发展的核心在于提升特色优势。
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加强国家和省级中医重点研究室建设,推动省级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实施名中医访问学者项目,遴选一批高层次中医临床技术骨干人员到各省名中医、国医大师所在单位跟师学习。遴选新一轮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和继承人,实施基层老中医药专家师承带徒项目。做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与古籍文献传承研究工作。
推动中医药扎根基层,鼓励有资质的中医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名老中医开办中医诊所,允许药品经营企业举办中医坐堂医诊所,推动中医门诊部、中医诊所和中医坐堂医诊所规范建设和连锁发展。继续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馆”建设,今年新增建设一批基层“中医馆”。推广尤溪县中医院“互联网+中药房”的管理经验,利用信息技术和物流,将中药饮片、煎药等服务向社区和乡镇延伸。
推动中医药宣传普及,鼓励和支持中医养生保健服务、中医药健康旅游等中医药健康服务业发展。加强中医药文化科普知识宣传,推进中医中药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推动中医药对外交流合作,建立闽台中医药专家学者互访讲学、交流互动机制,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和中医孔子学院建设。
(六)着眼于“严”,加强卫生计生行业管理
严格依法行政,进一步规范和精简行政审批,加强审批事项下放监督管理,切实落实放得下、接得住,提高效率。加强医疗卫生计生全行业监督管理,推进医疗供给侧改革,实现从有到好、从低品质向高品质的转变。今年省政府将“卫生事业发展还较滞后”作为立项挂牌办理任务之一。各地要按照省政府要求,积极践行“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行业精神,深入实施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确保二三级医院自助服务设备覆盖率达 85%、三级综合性医院预约诊疗率达60%、三级综合性医院对 58个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县的县级综合医院对口支援全覆盖,切实提高群众就医舒适感、便捷感。
按照省委“五查五看”的要求,切实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真正把主体责任扛在肩上、抓住手中、落到实处。针对医疗卫生领域存在收受红包、回扣等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要加强医疗机构监督管理,严格落实“九不准”,继续开展大型医院巡查和二级以上医院满意度第三方调查,完善与检察院等部门建立的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共防共治机制,严肃查处收受药品、器械耗材回扣等行为,培育和塑造行业良好形象。继续深入推进“1263”机关党建创建和行业精神文明创建,扩大覆盖面。抓好不严不实问题的整改,进一步巩固“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委宣传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