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机卫士——记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冯鸿昌

23.01.2015  12:30

厦门港务集团海天集装箱有限公司电动装卸机械修理工冯鸿昌。

  

  1997年3月,冯鸿昌来到厦门港海天码头实习。好不容易克服了登高“恐惧症”,没有实操经验的现实又给了他“当头一棒”。师傅一句“想干好这一行,只有多学习多钻研”点醒了冯鸿昌,他用半年工资自费报名了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学习班。

  不久,工友们发现,这位朴实的小伙子在外语、计算机操作、CAD操作等方面有了质的飞跃,岗位技术水平更是令人惊叹。2001年,他参加厦门市第七届职工技术竞赛,摘得港务系统“技术状元”桂冠,2007年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只有中专学历的冯鸿昌,成为大家公认的“技术尖子”。

  2010年9月1日,台风“狮子山”逼近厦门港。冯鸿昌带领工友第一时间锚定完全部设备,并检查了8台70米桥吊群的加固措施。“这些设备价值超过5亿元。公司给了我发挥聪明才智的舞台,我必须认真负责,用技术创新为公司创造价值。”他说。

  2010年,冯鸿昌和班组成员开始进行龙门吊“油改电”节能项目改造。“原来吊一个箱子大约8元,改造后只要2元。”冯鸿昌说,项目投用第一年就节约能源2278吨标煤,节省经济成本1708万元,减少碳排放8976吨。现在项目进入二期阶段,预计每年可节省成本488万元。

  2012年8月,“冯鸿昌工作室”成立,33名职工组成了一支经验丰富、技术精湛、创新能力强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好铁能打几颗钉,只有个人的能力和集体的智慧相融合,才能发挥巨大力量。”冯鸿昌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培训方式,输送优秀技术人员到厂家培训,回来进行内部培训交流;与厂家建联营体,为港口提供技术支持服务,并通过设备更新、技术培训与攻关等加强日常培训工作。

  工作室成立三年来,226个技术革新项目创造了484万元经济效益,5名工作室成员晋升了职业资格等级。“新的一年,我要以工作室为平台,挑战一项项技改难题,助力企业扬帆远航。”冯鸿昌说。

  (邓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