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刘卫东:“一档多投”应用到其他批次不存在技术障碍

14.07.2014  09:31

    新华网福州7月14日电(记者 蒋丽敏)“一档多投系统如果应用到文史、理工等其他批次录取中,不存在技术上的障碍。”昨晚教育部“一档多投”网上录取管理系统研发课题专家组组长、清华大学教授刘卫东在福建表示。

    今年,福建普通高校艺术类本科招生首次实行按专业志愿“一档多投”录取模式改革。教育部非常重视这一改革试点工作,专门委派清华大学专家刘卫东教授来闽指导改革工作。

    当晚,福建省教育考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该省艺术类本科批次招生“一档多投”情况。艺术类本科A批的录取工作于昨晚结束,A批常规志愿计划完成率达99.6%。

    对很多考生和家长来说,对“一档多投”最直观的理解就是:把考生的档案一次性投给符合条件的学校,然后由系统判断到底哪所学校优先录取该考生。

    记者从通气会了解到,其实在该系统的实际运行过程中,有着更多的细节和条件设定,以确保整个录取的公正性。

    刘卫东介绍说,要保证符合条件的考生去他想去的最好的志愿专业,保证学校能够录取到它想录取的最好的学生,“一档多投”系统的运行设置了三个步骤:

    一是福建省考试院将符合投档条件的同一考生电子档案同时投放到考生填报的所有专业;

    二是招生院校按事先公布的专业录取规则,在所投放的考生电子档案中,对符合本校相关专业录取条件的所有考生进行预录取安排,对不符合录取条件的考生提出退档意见,并将排序名单和退档意见提交给省考试院审核;

    三是福建省考试院根据考生志愿顺序、考生专业预录取排序情况、院校专业招生计划数等,由计算机自动匹配确认考生录取结果。

    “‘一档多投’的录取模式,增加了招生院校的阅档量,但这个工作量并不大。不过,学校的不确定因素确实增加了:A学校看中的学生可能被B学校先录取走了,因为在同样符合条件时,最终以考生的志愿顺序来决定录取院校。”

    刘卫东表示,这样的投档录取模式也将促使院校加快招生改革步伐,因为它让高招不再是一个拳头(学校)的竞争,而是按照专业来竞争,会让一些知名度不太高学校中的好专业招收到高质量的学生。

    对于未来“一档多投”试点范围能否扩大的问题,刘卫东表示,艺术类批次的招生实际上是最复杂的,因为涉及到考生文化分、专业分、省统考、校考等诸多因素的比对,而文史、理工类批次的招生只涉及到文化分,相对来说要简单很多,因而在技术上不存在障碍。只不过,这些批次考生的量要大很多,但以现有的计算机性能来看,足以应付这些数据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