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关注:民办博物馆1)民办博物馆"热"背后的生存尴尬

29.06.2014  21:04

一起进入今日关注,这些年,民间收藏走热,也孕育出越来越多的民办博物馆。目前我省登记注册的民办博物馆有18家,还有几十家民办博物馆正在提出设立申请。这些民办博物管不仅丰富了文物收藏的品种,给基层百姓带来享受文化教育的机会,对民间文物更是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与大家比较熟悉的国有博物馆相比,民办博物馆处于怎么样的生存状态?来看记者的调查。

这是两张足球世界杯的宣传画,分别来自1930年的乌拉圭世界杯和1950年的巴西世界杯。这些展品出自陈华棣(di)的收藏。陈华棣是福州一家印刷厂的厂长,同时也是一位不折不扣的体育迷,40多年来,他收集了近4千件体育产品。不久前,他腾出了500多平米的厂房,准备以"福建体育博物"的名字申报民办博物馆。 (收藏爱好者 陈华棣:展示给社会,让社会相关的各种人士,感受体育和收藏的有机结合,这本身也是一种文化,让更多人来接受这个文化。) 陈华棣向自己的博物馆梦迈进了一步,而他的担忧也增添了几分。 (收藏爱好者 陈华棣:毕竟博物馆的生存要有一定的物质基础,要有资金的保障,包括产品的维护,包括工作人员其他相关的配套设施不断地提升,坚持就不是那么容易的。) 陈华棣的担忧,在经营了十二年民办博物馆的方秀钢身上得到了证实。方秀钢爱好瓷器,他的藏品涵盖官窑、耀州、建窑等7个体系,而现在, 他的3000多件藏品,都栖身在这栋4层楼的毛坯房里,每月的租金3000元,加上瓷器的购置、保存和护理,日常开销还要不少。多年来,为了支撑博物馆,方秀钢通过卖画、制作假山来换取运营经费;为了省钱,他几乎没请伙计,而随着收藏的古瓷器越来越多,方秀钢已经带着瓷器搬了4次家。 (福建福宝古瓷珍藏馆馆长 方秀钢:每次搬家,古董破的太惨了,腿都软了 ,就希望盖一个真正自己的博物馆。)   无论是陈华棣还是方秀钢,他们都希望自己的收藏品能给更多的人观赏,并认识到收藏品的价值。但是,仅靠自己的孤军奋战,难免力不从心。 (省政协委员 杨新华: 要去评估民间博物收藏的这些物品是不是具有文化价值,有文化价值的政府应该从各从方面给予 扶持,这种扶持要从经费上,场地上,技术人员上给予相应的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