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博物院院长吴志跃:走进博物馆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26.10.2017  13:23

  中新网福州10月26日电(林玲)“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日前,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闭幕,习近平在代表十八届中央委员会作报告时强调,要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

福建博物院院长吴志跃认为,进入博物馆应该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博物馆作为公益性文化服务机构,是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福建博物院作为国家一级博物馆,拥有馆藏文物和自然标本近17万余件,其中珍贵文物3万余件。它为福建的高端绿色发展和构建高端普惠的文化生活体系注入了文化活力。

  “多年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文化事业的建设和发展,不仅在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设立‘中国文化遗产日’,还完善建立了一系列与文化相关的法律法规。” 福建博物院院长吴志跃有感而发。

  其中,最让他感到振奋的,是2017年3月1日颁布和实施的《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以下简称《保障法》)。

  “这部法律一出台,我就认真研读了多次。”吴志跃清楚的记得,《保障法》里提出,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开展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活动,促进优秀公共文化产品的提供和传播,是博物馆的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

  作为福建博物院的院长,吴志跃在多年的工作中注意到,对博物馆而言,公众文化权益的实现主要体现在,有权自由参加博物馆组织的文化活动以及让公众走进博物馆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博物馆应从历史艺术的殿堂,转变为公众享受服务的文化休闲场所,转变为具有更广泛意义的、为公众服务的文化教育机构。” 吴志跃表示,“因此,我认为,博物馆要朝着高品质的目标建设发展。其中,高品质指的是博物馆发展要有准确的目标定位,地域文明特色突出的建筑和内外空间,优美雅致的文化环境,吸引人的文化产品。

  近年来,福建博物院在吴志跃的带领下进行了探索和努力,在进一步提高公共文化服务品质的同时,也使福建博物院成为了实现文化均等性和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内容。

福建博物院每年打造30余个临时展览,数量名列全国省级馆的前列。

  “我们坚持把每个展览当成是艺术精品创作去完美展示,每年打造30余个临时展览,这个数量名列全国省级馆的前列。” 吴志跃介绍道,这些展览的主要内容包括红色展览、海丝展览、寿山石展等等,展出内容均是围绕福建近年来所发生的重要事件。

图为“丝路帆远——海上丝绸之路文物精品联展”。

  值得一提的是,福建博物院参与打造的“丝路帆远——海上丝绸之路文物精品联展”获得全国博物馆最高奖,目前已在国内15座城市和国际18个国家展示。2016年上半年,福建省委书记尤权会见澳大利亚、新加坡客人时,选择了这本图录赠送外宾。

  福建与台湾一衣带水,两岸间的文化交流亦是吴志跃所关注的重点。因此,福建博物院于2016年举办了“闽台大学生博物馆文创艺术设计大赛”,以“中国梦、海峡情、文博缘”为主题,分别在台北和福州举办了启动仪式,计划于2017年的“5.18国际博物馆日”公布并颁奖。

图为“丝路帆远——海上丝绸之路文物精品联展”开幕式。

  2016年10月,联合国维也纳工业总部举办成立50周年活动,并举办“一带一路”研讨会,福建博物院更成为全球唯一获邀的博物馆在会上发表演讲。

  “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精品奖”、“全国最具创新力博物馆”、“2016年度全球博物馆及文化遗产保护领域最杰出、最具创新力、最具合作启发意义项目”……近年来,福建博物院所取得的成绩数不胜数。

  面对这些,吴志跃表示,成绩只代表过去,在未来,福建博物院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保障法》,为实现博物馆“服务社会发展和社会公众”的宗旨提供现实的支撑和保障,为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而不懈努力。(完)

【责任编辑:黄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