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博士习近平关注的中国传统“法”文化

17.08.2015  09:06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五千年文明灿烂不熄,学习的力量在历史中传承。习近平主席酷爱学习,学习已经成为他的一种生活方式,他不仅自己爱好学习,更为关心干部学习,特别是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他强调:“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领导干部也要学习,以学益智,以学修身。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那么,干部要学习哪些传统文化知识呢?(据中国干部学习网) 习总书记要领导干部从传统文化中学习“七道”:修身之道、廉政之道、天人之道、用人之道、法治之道、民本之道、义理之道,为领导干部更好地继承传统文化服务于当下中国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特别是其中的法治之道,对于领导干部明法用法,建设法治国家意义非凡。 习近平强调:“我们要学习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高尚的精神追求。历经磨难而不衰的中华文明,蕴涵着丰富而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汲取给养,既是现代文明快速成长的快捷之道,又利于现代文化内涵的丰富与拓展,更是建设更强盛中国的科学方法论。 中国传统法治文化具体元素丰富,多种思潮并存。存在于诸子百家之中的法治思想精华在传统文化中沉淀,有效地回应着当下国家治理、社会治理的需要。并且,传统法治文化中那些具有超越性和前瞻性的内容,以及普适性的内容,仍可为当下法治文化建设提供有益滋养。 比如像法家“以法治国、刑无等级、法官独立、法治而不是权治、法大而不是权大、统治者和官员必须首先守法、法律符合国情民情、简明公开让民众充分了解”等主张更不失为中国法治文化的思想盛宴,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治国理政基本思想的源头。建设法治国家,很有必要深入挖掘这些思想观念中所蕴藏的现代意义,吸收其中的法治文化营养。 习近平向来重视依法治国,他指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建设法治中国,就要善于吸收传统法治文化中敬法畏法重法的思想。战国法家著名人物慎到说:“法者,所以齐天下之动,至公大定之制也。”强调了法律对各种人群普遍性的规制与约束力,是法大于权,法在人情之上的第一个法律代言。北宋包拯则认为:“法令既行,纪律自至,则无不治之国,无不化之民。”强调以法治国,是良法当施。法治国家的建设,需要全社会培养这种重法敬法的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要在全社会倡导学法、遵法、守法、用法意识,使全体人民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将依法治国精神、法治观念植根于群众思想意识深处,使法治思想内化于心,并外践于行。 习近平多次强调:领导干部要懂法,“为官之义在于明法”,要带头守法,“子帅以正,孰敢不正”。按照总书记的要求,领导干部要“明法”,“明法”才能胸中存“戒尺”,心中有敬畏,才能不该触碰的法律底线决不会触碰,才不敢法外设权,违法用权,方能干成事、不出事。王安石说:“守天下之法者,莫如吏。”“民以吏为师”是自古传统,“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是当下的传统,群众爱以干部为标尺,领导干部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就会产生不令而行的示范效应。领导干部在推进依法治国方面肩负着重要责任,全面依法治国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法度明,纪纲正,大治之势必成。 响应总书记的要求,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建设现代法治文化,研究借鉴中华文明中的法治文化精华,以传统文化中的法治思想来滋养现代法治文化建设,像传统儒家文化对国人的塑造一样,将法治理念与法治思维深度融入国人血液,培育与固化为一种社会生活方式与全民族的法治文化。如此,法治之“”才会将法治中国更快送上康庄“大道”。  

中国(福建)—东盟经贸合作论坛在榕举办
  6日,中国(福建)—东盟经贸合作论坛在榕举办。政府
福山郊野公园入选绿色低碳典型案例
  昨日从市生态环境局获悉,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