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三问南水北调:沿线受益情况 水质 水价

13.07.2014  10:17

图为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元氏段。资料照片

7月11日,南水北调官网倒计时,距离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还有112天。届时,来自丹江口水库的汩汩清水将穿越千里到达北京。中线正式通水后,将给受水区带来什么?水质将如何保障?水价是否会疯涨?对此记者进行了采访。

一问:沿线怎样受益?

南水北调中线通水后,江水将从丹江口水库出发,出陶岔渠首闸,沿豫西南一路向北,穿过黄河,继续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蜿蜒流过1276公里,最终到达中线终点——北京。

作为受水地区的北京,水资源严重匮乏。近10年来,北京每年形成的水资源量平均只有21亿立方米,而年用水总量达36亿立方米,巨大的用水缺口只能通过外省调水和超采地下水来缓解。南水进京,北京每年将有10.5亿立方米水“进账”,届时北京城市供水保障率将从目前的75%上升到95%,会大大缓解供水压力。

根据规划,南水北调东、中、西三条线总调水规模448亿立方米,占长江年径流量的4.6%,大约相当于为北方地区增加了一条黄河的水量。其中,已建的东、中线一期工程调水规模183亿立方米,受益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河南、湖北、江苏、山东、安徽8省市,直接受益人口1.1亿人,间接受益人口超过2亿人。

据测算,在南水北调水与当地水源联合供水、相互补充的情况下,中线各受水城市的生活供水保证率将提高到95%以上,工业供水保证率在90%以上。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实施以后,由于水资源的增加,通过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北方地区每年能够减少超采地下水50亿立方米左右,北京市可以从根本上杜绝超采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