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南平造城运动:两座新城规划人口存20万空白
在福建与江西交界的闽北山区,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小城南平。尽管其下属市武夷山闻名全国,南孚电池家喻户晓,但是这个三溪汇聚的小城埋没于兄弟城市厦漳泉的名气里,显得黯淡失色。
作为老工业基地的南平2013年又建了一座新城——延平新城。在已经有武夷新城的情况再建一座新城,不完全是顺应全国造城的大环境,当地多位官员都透露,这或许与迁府有关——南平要把市政府从延平区迁到武夷新区,建立延平新城是为了安抚失去市政府的延平区。
当然,建立延平新城还有其他考量。这个山区小城也想借助高铁机会,拉开中心城市框架,一南一北形成延平新城与武夷新区相互对应的格局,成为省会福州的后花园。
无论如何,这意味着延平新城是南平市的第二新城。面对万千宠爱集于一身的武夷新区,如何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位置,这不仅仅是延平新城的困扰,也是新一轮造城运动中诸多第二甚至第三新城所面临的共同问题。
第二新城
距离老城区10公里的延平新城甫一设立就备受争议,因为这是南平市的第二个新城。
“因为武夷新区的建设涉及到迁府,有的人说是为了安抚延平区。”延平区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官员指出。事实上,延平区不少官员持这种看法。
同属于南平市的武夷新区被纳入福建省十大新增长区域之一,而延平新城只是南平市的重点发展区域,这让不少人担忧延平新城的发展能否得到足够重视。南平市2月份新上任的市委书记庄稼汉新年前视察的第一站就是武夷新区,而延平新城的视察时间则被往后推延。
此前的武夷新区的规划纲要显示,到2015年,武夷新区地区生产总值将达到320亿元,五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力争突破1500亿元。作为后起步的延平新城则计划2015年新增产值10亿元,总产值达到110亿元,增长10%。
按照《延平新城总体规划》定位,武夷新区与延平新城是南平的两个增长极。这两个增长极基于各自的基础条件和优势,将在区域职能分工上各有侧重。武夷新区将以行政办公、商贸物流、旅游服务作为主要职能。延平区作为现在南平唯一的中心城市,是目前市域内发展条件和基础最好的地区,具备做大做强的基本条件。延平新城将重点发展制造业,文化教育和生活服务职能。
“南平市域将形成一南一北两个发展极核联动发展的格局。”胡春勇这样评价。他有着多重身份,既是南平市延平新城指挥部规建部部长,又是南平市工业园区管委会、江南新区管委会主任,不愿意把延平新城和武夷新区作过多比较。
然而,作为副处级单位的延平新城建设指挥部组织架构非常特殊,没有下设与市里对接的司局,亦没有行政权力。这与当前许多开发区独自掌管一方的局面并不相同。这倒使高配的正处级干部胡春勇像一个无权的“司令”,所有的指令都必须通过市里才能下达。而作为副厅级单位武夷新区管委会则是由南平市常务副市长兼任,下设与市级部门对接的各局,拥有行政权。
不过,胡春勇笑道:“(行政权力)以前想要但是要不到,现在不想要。现在各部门都需要依靠我们来做统筹协调。我就政府各部门在新城的手脚和延伸,工作进展更加顺利。”
按照初步目标,延平新城计划2015年新增产值10亿元,总产值达到110亿元,增长10%。擅长招商与组织协调的胡春勇介绍,延平新城距中心城区仅有十公里,相对其他片区与中心城区的联系更为紧密,具有区位优势;延平新城是对中心城区城市功能的补充和完善,将与中心城区协调配合,一体化发展,共同形成南平市域南部的增长极核。同时,延平新城在区域位置上处于南平市与福州市的门户,是连接闽北与闽南的纽带。京福高铁、沙县机场的相继开通,将使这一地位得到更加强化。
可见,延平新城试图通过打老城牌、福州牌,实现“产城一体”,与武夷新区一起达成南北制衡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