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的后发之路怎么走?

23.01.2015  12:44

  南平市10个县市区中有7个不考核GDP,生态美、百姓富怎么兼顾?作为后发地区,人才难留、资金难融问题如何破解?近日召开的南平两会上,这些问题成为热点。

  保护与发展矛盾怎么解?

  21日,南平盘点了一下去年发展,势头真不错。

  不提地方生产总值、财政收入这些“硬件”,虽说增速也不小,毕竟在全省排名靠后。“体现发展潜力的是固定资产投资,尤其是工业投资、招商引资总量及开工率这类指标,南平都很好。”南平市统计局局长林树鑫表示。

  2014年南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1481.3亿元,比2013年增长22%,增幅居全省第三,其中工业投资增幅居全省第一。相较于2011年的690亿元,固投三年翻一番。全年引进总投资2000万元以上合同项目1175项、总投资2573亿元,项目开工率75.8%……

  这些增长,是在南平着力强化生态保护的前提下实现的。

  听听南平市长林宝金在港澳特邀委员座谈会上的介绍:“南平坚决不上重化工业,不新开矿山,关掉了26家老矿;也不发展小木材加工企业,并关掉480家;否决掉100多个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南平的生态环境质量稳居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这几年,我市产业项目占比大幅攀升,显示全市的投资结构发生飞跃,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潜力可都蕴含其中。”难怪林树鑫脸上洋溢着自信。

  不过,10个县市区中有7个不考核GDP,保护与发展的矛盾怎么解?

  南平发展,绿色转型、绿色升级的味道越来越浓。

  “亚亨响应环保政策,通过研发绿色生产技术,既赢得增长,也保护了环境。”南平市人大代表、建阳亚亨集团董事长毛建仁的话颇具代表性。

  据悉,亚亨投入8000多万元,对蓄电池生产结构进行调整和升级,淘汰了蓄电池外化成、含镉等落后的生产工艺,实现了蓄电池无镉化内化成工艺,产品质量更稳定。

  绿色发展,南平今年将做什么?

  持续推进食品加工、旅游养生、机电制造、竹加工、生物医药等“千亿”“五百亿”产业行动计划,不断延伸产业链条;

  扶持圣农集团、太阳电缆、南孚、欧浦登光学、福矛酒业等一批现有企业做大做强,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实施80个总投资221亿元的重点技改项目;

  加快18个节能减排示范项目建设,继续筛选一批示范项目,实施一批节能减排重点工程。扎实推进一批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和示范项目;

  ……

  资金与人才难题怎么破?

  “绿色”的注入,让南平保护与发展的矛盾得到缓解。然而,经济发展还有两大元素,即资金和人才,这都是南平的短板,也是发展滞后地区的共有难题。

  南平引资成效显著,可除了“输血”,还得学会“造血”。

  “南平的国企有一定的底子,但特点是散,综合实力不强。”南平市国资委党委书记王明章介绍,目前南平大大小小的国企有50多家,且规模不一。规模大的企业涉及领域广、主业不明晰,引领带动作用不够强;规模小的企业实力不强,缺乏竞争力,发展受到制约。还有部分国有资产分散在各个市直单位,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

  在学习厦门等地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以相关相近主业资产注入和非主业资产剥离相结合的方式,到去年底,南平基本完成了武夷集团、实业集团、绿发集团等9家国有企业的拆分重组,涵盖基建、土地开发、旅游、投融资等领域。

  “通过重新整合国有资产,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全面提升了国有企业投资、融资、运营发展功能。更可喜的是,通过这些集团累计融资170亿元,有力缓解南平资金短缺问题,支持各项建设。”王明章说。

  除了资金短缺,山区吸引不了人才也是个大问题。

  “一些县医院十几年招不到一个本科生。”南平市人大代表、南平市第一医院院长张永平的这句话令人震惊。

  县级医院条件差、设备旧,对人才没吸引力。政和县医院副院长周政说,由于条件欠缺,他虽已是主任医师了,但直到去年8月25日,才完成自己执刀的首例微创手术。

  山区吸引不了人才,怎么破?

  去年底,南平提出建设武夷总医院的思路。该医院是以南平市第一医院为龙头,联合南平市第二医院、南平市妇幼保健院、闽北卫校、南平市儿童医院等南平市本级医疗单位而组建的事业单位,同时注入南平发展集团持有南平市人民医院49%的股权。

  武夷总医院将通过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服务,更合理、更有效、更规范地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医疗成本。

  张永平同时担任武夷总医院院长。此前,南平市第一医院就通过派驻常驻技术管理人员的办法,托管政和县医院,既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三甲医院的服务,又提高本地医生的医疗和管理水平,留下一支带不走的队伍。

  “盘子大了,事也好做了。”张永平说,“我们通过统一招聘、统一培训的方式,既为山区培养医疗人才,也为山区留住人才。

  资金、人才的破题,加上合福高铁将于上半年通车带来的交通瓶颈大突破,南平将把绿色发展进行到底。(福建日报记者 刘辉 唐亚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