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今报》:南安市检察院全省首创产业检察工作室工作纪实

29.08.2014  17:57



 
检护企航”真给力

——南安市检察院全省首创产业检察工作室工作纪实  
 
(8月23日《法制今报》6版头条)

 
 
  “公司以前常遭受被业务员非法侵占货款的犯罪之苦,今年以来就再没出现过此类犯罪了。南安市检察院的‘检护企航’犯罪预防活动果真‘给力’啊!”近日,南安某公司董事长接受采访时不无感慨地说道。

 

  原来,该公司拥有2000多名员工,部分业务员利用职务之便、采用虚报客户欠款等方式、非法侵占巨额货款的事情年年发生。6年间,11个业务员、146万元货款,700万元经济损失,成了该公司发展过程中不能承受之痛。在办理该公司系列职务犯罪案件的同时,南安市检察院提出改革财务管理制度、强化跟踪监督工作等一系列建议,开展4次针对不同职务人员的专项法制宣讲,组织5批900人次参观警示教育基地……至此,该公司未再发生一起职务侵占犯罪,这个“”的记录也充分见证了该院职务犯罪预防效能化的进程。

 

  “这只是产业检察工作室日常工作的一个缩影。今后我们将提供更多法律服务,为企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南安市检察院检察长陈凤华坦言。

 

  据了解,南安市素有“石博天下”、“水暖万家”的美誉,石材和水暖是南安的两大集群产业。然而,产业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越来越错综复杂的法律问题。如水暖产业,分布在全国的供销大军、侵占企业财物、借品牌价值创收的犯罪、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等情况比较突出;石材产业,由于员工流动快而发生大量雇佣纠纷、矿区内“四不象”拼装车引发的交通肇事案等,都是经常出现的问题。这些问题制约着产业的发展,要打造产业集群的“升级版”,实现企业的“二次创业”,急需对这些问题进行治理、引导、规范。

 

  对此,南安市检察院积极采取措施,探索检力下沉机制。针对检察机关没有服务基层的派出机构的现状,该院于2013年9月24日和10月17日相继在中国水暖城仑苍镇和中国石材城水头镇成立了全省首创的产业检察工作室,分别由两位副检察长担任工作室的主任,结合产业特色,由3名相关业务部门负责人兼任工作人员,负责开展经常性的检察服务活动。同时,聘任当地司法所、水暖协会专人担任检察联络员,负责与该院的对口联系,为开展工作提供帮助和支持。

 

  产业检察工作室的成立很好地解决了将检察服务真正送到群众身边的问题,让检察工作向企业延伸,使预防职务犯罪的关口前移。这样既可有效解决当前检察机关缺少基层办事机构、对基层缺乏了解的问题,为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和社会治安防控工作做出积极努力;还能有效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及时妥善化解涉检信访矛盾,切实使检察工作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

 

  “产业检察工作室是我院践行群众路线的一种方式,服务群众、服务社会,真正实现检力下沉,也提升了干警的素质和能力。”陈凤华检察长介绍说,检察工作室针对石材产业、水暖产业存在的劳动密集性强、人口流动性大、集群企业同质化、民营经济品牌聚集等特点,依法受理职务犯罪案件的举报、控告、刑事申诉、民事行政申诉等属于检察机关职责范围内的信访事项,及时妥善化解涉检信访矛盾,切实使检察工作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

 

截至目前,产业检察工作室共化解群众与企业纠纷2件,开展涉企专项法制宣讲9余场次,发放《服务企业法律宣传手册》200余本,发出加强企业人事、财务、安全、制度等管理方面的检察建议共10份,全部被采纳并反馈。

                          (王慧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