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南安侨中“拾荒”助学 用实践播散德育绿意

24.10.2014  19:35

华侨中学学生们徒手倒掉瓶中脏水

一摞摞书籍承载了侨中学生们沉甸甸的爱心

  福建新闻网泉州10月24日电 (廖静)“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福建省南安市华侨中学将“拾荒助学”打造成一门特殊的课程,引导学生们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树立起一面独特德育品牌,引发各界关注。

  “‘拾荒’行动初衷是为了打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增强学生们的环保意识,学校学生会希望工程部成立后,这一行动演变成全校性的爱心活动。”福建省南安华侨中学副校长李华凉23日接受采访时表示。

  “起初,不少同学对‘拾荒’工作都非常不解,投来异样的目光,一些初中部的同学甚至直呼这个部门是‘捡破烂’的,不配合工作。”对此该情况,李华凉介绍说,学校通过教育疏导和氛围感染等柔性方式打动同学。

  据介绍,始建于2003年的南安华侨中学学生会希望工程部,主要是负责宣传、组织全校各个班级回收废纸、矿泉水瓶、易拉罐等物品,及时做好汇总登记工作,组织爱心义卖活动,妥善管理资金收入等工作。

  2007年12月,南安华侨中学开始实施“12.2.2”爱心助学工程,将每年的12月份第二个星期的星期二定为“爱心助学”日。其中,助学资金主要部分是回收废品所得,另有部分来自广大师生、校董、校友、侨亲的捐资。

  据统计,七年来,至今已幕捐助学款五十多万元,帮助三百多位同学圆梦,渡过生活难关、顺利完成学业。“目前,该工程成为学校师生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有效载体,是培养栋梁之才的希望工程,已成为学校德育发展的长效工作。

  置身这所创办于1956年的校园内,建筑群体依山就势,错落有致,建筑设计古朴典雅,彰显闽南建筑风格和侨胞的爱乡之情,在全校学生“拾荒”行动的努力下,校园环境整洁优美,素有“花园式学校”、“绿色学校”、“园林学校”等称号的华侨中学让人流连忘返。

  走访过程中,笔者见到希望工程部正登记缴交废品的班级,对物品进行分类整理,把塑料瓶的瓶盖一个一个拧下来,丝毫不怕脏、不怕累,一旁废品收集处早已是堆积如山。从走廊经过每个班级,卫生角一个个麻袋都装满了废品。

  “这群‘娇生惯养’的90后学生们深深打动了我们,每个人都很用心、很辛苦,即使是在石头缝里的瓶盖,臭水沟里的瓶子也都不可放过,还得徒手倒掉瓶中已经发臭的水。”李华凉动情地说,正是大家都以身作则,用实际行动感染全校师生,越来越多的同学抛弃了偏见,也投身到为同学服务的行列中来。

  不仅如此,每当回收达到一定数量时,学生们还要自行联系专门回收站进行义卖,每次与回收站工作人员砍价格,打心理战,为的是多累积一份收获,多帮助一名同学,所筹资金由爱心助学机构进行专项管理,用于学校的“12.2.2”爱心捐助工程。

  令人欣喜的是,受资助的学子也很懂得感恩,自觉投身到这个“爱心行列”中来,积极参加部门开展的各项公益活动,带动更多的人参加回收工作,用实际行动反馈他人的帮助,帮助更多的人圆梦。

  李华凉表示,“12.2.2”爱心捐助工程有助于培养学生感恩母校、感恩社会、报效祖国的情怀,有助于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牢固树立勤俭办教育的理念,有助于形成“崇尚节约、摒弃浪费”的校园文化风尚……一摞摞书籍、一堆堆生活用品承载着华侨中学学生们沉甸甸的爱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