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牛首山拟建200米“菩提道” 展现心灵之旅

20.01.2016  19:27


赖永海

佛教在线江苏讯    牛首山文化旅游区和大报恩寺遗址公园,开放以来吸引了众多市民和外地游客。未来,这两个重点文化项目还将增添更多文化内涵。第三届南京“文化名人”、南京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院长赖永海,作为专家顾问,正在和国内顶尖技术团队为牛首山通往佛顶宫的“菩提道”设计方案。他在接受专访时透露,大报恩寺遗址公园未来将开设文化大讲堂。

牛首山将建200米“菩提道”展现心灵之旅

山水禅意,心灵之旅。”赖永海说,这是牛首山在佛教文化方面的设计和定位。两年多前,他作为景区的佛教文化顾问,加入到牛首山文化旅游区项目。“牛首山佛顶宫就好像是一个佛教文化、禅文化的博物馆,包括各种大家的书法、雕塑和壁画等等。”他说,当时专家顾问团队提出“敬、静、净”的概念:“就是整个氛围要肃穆庄严,整个环境要非常祥和安静,让人的心能够很清净,并且尽可能对人的心灵有所触动。

赖永海说,目前他们正在和参与过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光影技术团队接触探讨,如何打造一条20米宽、40米高、200米长的“菩提道”。位置大致从牛首山“太子佛”建筑起始,通往牛首山佛顶宫方向。“就好像是一条‘觉悟之路’,主题是一个人如何找回、发掘自己的本性,怎么去修行、提升,怎么把传统‘求’的佛教变成‘给’的佛教。”他们已经搜集了七八十个佛教文化故事,技术团队今后将通过光影多媒体手段把一个人的“觉悟之路”呈现出来。之所以采取这样的方式,是想充分发挥佛教文化净化心灵、启迪心智的作用。

今后的牛首山佛顶宫,就好像是一个佛教文化、禅文化的博物馆,通过书法、雕塑和壁画等形式,呈现出几百个佛教故事,游客如果仔细游览,可以在里面逛上一整天。为了避免同质化,‘菩提道’将采取更加偏向于启迪智慧、净化心灵的主题。而这一主题又会通过许多通俗易懂而又寓意深刻的禅故事,让人体会到学佛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人格不断完善、心境不断提升的过程。正如太虚大师所说的‘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圆佛即成,是名真现实。’学佛应该首先从做人开始。”赖永海说。

大报恩寺遗址公园将开传播优秀文化大讲堂

在谈及建设大报恩寺遗址公园的意义时,赖永海表示,大报恩寺遗址规格高、规模大、遗迹遗存丰富、保存完整、价值突出,对今后南京佛教文化事业的发展影响巨大而深远,“因此整个建设过程奉行保护为主、考古先行、面向公众、因地制宜的原则,综合考虑教育、文化、考古等各项功能,兼顾多种社会效应。

今后,大报恩寺遗址公园除了打造实景演出外,还将开设文化大讲堂。赖永海透露,这个讲堂将定期邀请名家开讲,传播优秀佛教文化、佛教思想。“优秀的中国佛教及佛教文化跟现代社会还是比较适应的。净化人心、劝人为善、启人心智是佛教很重要的主基调,我们要挖掘佛教文化中优秀的、精华的、有助于当代社会发挥正能量的东西。

200多万字《南京佛教通史》6月完成

赖永海目前还在主编200多万字的《南京佛教通史》。《通史》编写组有十几位著名学者参与,编撰工作已经进入尾声,预计今年6月全部完成。“南京是第一个编撰佛教通史的城市,现在苏州、杭州、北京也启动了《佛教通史》的编撰工作。把南京整个佛教文化进行梳理总结,对继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来说很有必要。”赖永海说。

在这个领域,没有捷径可走,只有大量、系统地读书,用一种比较好的方法去读书,才能有所成就。尽管多读书不一定能出成果,但不读书绝对出不了成果。另外光读也不行,还得经常总结、思考。”赖永海给想研究佛教文化的读者推荐一本书,是24部“南京传世名著”之一的《弘明集》,“僧祐编撰的《弘明集》,从一个侧面揭示了东传至中国的印度佛教,与本土的儒道思想,如何由‘三教之争’而‘三教交融’,共同演化为中国古代三大学术思潮。历代之思想史、宗教史研究者,多把该书列为必读之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