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卖血供儿上学 被曝光后儿子改名消失15年

24.04.2015  12:55

    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马厂乡甘沟滩村,山大沟深,自然条件恶劣。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极端贫困迫使大部分村民走上卖血维生的道路。今年64岁的村民陈邦顺曾是卖血大军中的一员,从18岁起卖了30多年血。2000年以来,在国家和当地政府的集中帮扶下,这个“卖血村”逐渐走出贫困而重获新生,但对于陈邦顺而言,一个因卖血引发的“亲情大战”,成为纠缠他十几年却怎么也抹不去的心结。

    往事

    一天抽了1200毫升血

    陈邦顺和妻子育有三个儿子,那些年一家人在地里摸爬滚打一年口粮只够吃五六个月。为了能挣点儿钱养家糊口,陈邦顺和村里其他人一样,手持多个献血证,常年在兰州、西宁等地频繁卖血。“最多的一次,我一天跟着大伙跑了好几个医院,挽起袖子抽血时,方才扎过的针眼上还冒着血珠珠,那天我一共抽了1200毫升的血,走出医院就瘫倒了。”陈邦顺说。

    生活虽苦,但长子小良(化名)始终是全家的骄傲,1998年小良考入西安一所大学,乡里乡亲都羡慕坏了。为了支付学费等开支,陈邦顺经常去卖血。

    2001年,在一次和村民结伴卖血的路上,陈邦顺无意中认识了一名装扮成“卖血者”的兰州某报社记者,随后的报道引起了社会关注。小良认为父亲“出卖”了自己,自己“没法活人”,一怒之下改换了姓名,与家庭断绝了关系,至今杳无音信。

    期盼

    15年牵挂并寻找儿子

    2000年以来,国家开始实施大规模的退耕还林和一系列集中扶贫政策,马厂乡50%的地都退耕还林了,大部分劳动力被释放出来外出打工,村民们的生活也逐步得到改善。陈邦顺家的一半土地退了耕,国家按每亩地每年200斤小麦和20元钱给予补助,温饱问题逐步得到解决,两个儿子远去北京打工,日子一天天好了起来。

    日子过好了,全家人更加牵挂失去音讯的儿子,陈邦顺的老伴王桂莲经常对着家里的几张大儿子的照片偷偷流泪。15年间陈邦顺充满自责和歉意,从未间断地牵挂并寻找着儿子。

    ■新闻回放

    儿子在学校称

    父亲是包工头

    2002年,央视《聊天》节目曾播出陈邦顺的泣血呼唤,陈邦顺说,小良四年大学一共向家里要了6.35万元。有70%是夫妻两人卖血换来的,另外还借了一万多元的外债。

    老陈说,小良与家里联系全是写信,4年给家里写了十六七封信,没有一封不是要钱的。每次都在2000块以上,“这不是信,是债!他的每封信都是卖血通知书!一接到他的信我就知道又该去卖血了。

    2001年12月30日,老陈接到小良的班主任郭军老师从学校发来的一封信,请老陈务必去一趟学校。郭老师问老陈的第一句话就把他给打懵了——“您是包工头吗?小良是家里的独生子吗?”原来这就是小良为自己树立的“形象”。

    在央视《聊天》陈邦顺这期节目播出后,小良竟然对千辛万苦找到他的央视记者说:“我爸在电视台这么说我,他有病,我父亲是一个残酷无情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