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办公室副调研员黄光礼用"笔杆子"传播正能量

14.12.2015  17:42

  “要把平凡的事做得不平凡。”7日,记者约访市政协办公室副调研员黄光礼时,这样一句话他说了多遍。多年来,黄光礼这样说,也这样做,无论在哪个岗位,都把原本平凡的事做出亮点。

  在办公室工作,写材料是经常性的任务。对许多人来说,写材料是非常苦的差事,可黄光礼从不叫苦喊累。他常说:“既要把写材料当任务,更要把写材料当乐趣,这样才能把工作做得更好。写一篇材料要像对待艺术品一样,精雕细刻、精益求精,宁愿自己多用点心,也要让领导少操心。”

  据黄光礼同事介绍,几年来,他写的文字材料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高,市政协办公室还专门发文要求学习他的写作方法和文风。

  迎难而上,善于钻研、总结,这样的精神在他主动请缨去一线做征迁工作时也展现得淋漓尽致。2012年初,他主动申请到征迁任务最艰巨的龙岩大道一期东片区工作。有人说他没事找事干,而他却说:“都说征迁工作天下第一难,我去试试到底有多难!”

  天生的好脾气让黄光礼很快就适应了征迁工作,并在短时间内就总结摸索出了一套“征迁工作五步曲”,即:了解群众——摸清群众的真实想法;尊重群众——不摆干部架子,把群众当亲戚朋友;理解群众——换位思考,站在群众的角度看问题;帮助群众——对群众提出的问题和困难尽心尽力的帮助解决落实;发动群众——通过群众做群众工作,发挥“四两拨千斤”功效。就如何又好又快推进征迁工作,他先后向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不少建议,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有些建议被纳入决策程序。“他工作方法比较到位,一时思想做不通的群众在他的努力下都顺利签下了协议。”征迁指挥部对他的征迁工作经验给予充分肯定。

  工作之余,黄光礼并不闲着,他当起了家乡发展的编外“设计师”。黄光礼的家乡在客家母亲河——汀江的源头,那里生态资源丰富,人文景观很有魅力,然而由于地处偏远,发展容易被边缘化。如何发挥优势,加快家乡的科学发展呢?身在龙岩的黄光礼经常思考这个问题,并经常找机会与家乡党政领导共谋发展思路。2010年,他与家乡党政领导共同提出“打造客家源·十里生态画廊”的建议,由于站位高、角度准、思路新,“十里生态画廊”很快成为汀江源头的代名词,引起了市、县、乡干群的广泛关注,同年7月市委主要领导亲自前往考察指导,2011年该河段被列入全市“七大生态长廊”。

  2012年10月,他与长汀县领导共同提出“打造汀江源客家文化生态旅游区”的建议,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关注,由此推动建成了漂流项目。今年以来,经过充分酝酿,他与长汀县领导提出了“将汀江源头打造成‘客家的香格里拉’”的建议。目前,“客家的香格里拉”被当地党委政府列为今后的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