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打造更高位区域协作升级版 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发展
在推进高质量发展和落实赶超工作的关键时期,我省提出在更高站位上谋划推动全省区域发展战略布局,强化全省“一盘棋”思想,以福州都市区和厦漳泉都市区建设为引擎,进一步带动闽东北(包括福州、莆田、宁德、南平、平潭)经济协作区和闽西南(包括厦门、漳州、泉州、三明、龙岩)经济协作区加快发展,在新起点上进一步形成双轮驱动、南北互动、协调推进、统筹发展的良好格局。
这一战略的提出有何背景?能产生什么作用?
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朱四海博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我省提出打造区域协作升级版,是贯彻十九大精神、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发展这一主要矛盾的“福建方案”。
三大背景看战略意义
在朱四海看来,首先,闽西南厦漳泉三龙、闽东北福莆宁南岚,通过这两个协作区来推进,有利于新福建省域经济的空间组织和综合协调。
其次,新一轮区域发展,一定程度上就是城市群之间的竞争、城乡协调发展的统筹。从城市经济、县域经济、开发区经济等三大经济板块的协调发展来看,当前的主要问题是城市群中首位城市的首位度太低。
“城市首位度是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以福州为中心的闽东北城市群和以厦门为中心的闽西南城市群,各有11个城市经济体。但是,按照第一位城市的人口和经济总量应相当于二三四位城市总量的标准,福州和厦门的首位度都太低。”朱四海分析说,去年我省城市经济占省域经济比重的72%,推进高质量发展和落实赶超工作重点要依托城市经济来推动,增强福州和厦门的带动力,构建用两个中心城市带动城市群发展、带动区域发展的新格局,提高省域竞争力。
“最核心的背景是能够以时间换空间。”朱四海认为。如今,以福州为中心的闽东北和以厦门为中心的闽西南分别形成“两小时经济圈”,随着高铁和高速公路互联互通,生产力的空间组织和人口的空间组织可以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优化配置,以福州、厦门为龙头打造闽东北城市群、闽西南城市群,将有力推进区域融合发展、一体化发展。
四个方面推进区域协作
朱四海认为,当前,我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快推动闽东北和闽西南经济协作区加快发展。
加快城市化步伐。目前,省内“2+3”的“全省一盘棋”空间格局已形成,即沿海综合通道、南三龙山区综合通道,以及福州到南平、泉州到三明、厦门到龙岩这三条山海协作通道,能在更大范围内通过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实现高质量发展。通过实施两大经济协作区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形成从福鼎到诏安的沿海城市连绵带,形成沿海全域城镇化的大格局,促进海峡城市群与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的协同发展,建设海峡西岸繁荣带。
推进工业化进程。新时期可以形成山区和沿海两条工业走廊,一是福诏工业走廊,二是南三龙工业走廊。
做大海洋经济。通过两个协作区山海合作协同发展,使得海洋国土开发能获得规模效应,使得港口经济与腹地经济能更好地协同发展,由此带动海洋经济发展。
促进区域经济系统升级。有效提升闽东北、闽西南城市群的城市首位度,推进福州、厦门率先形成万亿元的经济规模和千万级的人口规模,形成特大型城市进入万亿元俱乐部的城市组合,进而带动其他沿海城市和南三龙山区中心城市的转型升级,带动目前还相对较弱的闽江头尾武夷新区、平潭综合实验区快速发展。
“这个过程,迫切需要构建一个大的区域协作格局,需要安排一些大的产业项目和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重点是要推进南北产业协作,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构建协作红利,为彼此间的协作构建一种良好的正向激励机制。”朱四海说。
讲好“中国梦”的福建故事
“实施两大协作区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将加快推动福建高质量发展,保障赶超目标的实现。”朱四海表示。
当前,要重点突破简单的政府主导搭台唱戏的协作模式,充分发挥政府、市场、社会各方的协同作用,全面提升协作的广度、深度和幅度,推动高质量发展。
两大协作区经济协作发展,要发挥所有行业、所有区域、所有领域人的作用,通过城市经济带动县域经济和开发区经济,有效提升土地、资本、劳动力等资源配置效率和资源配置的规模经济性,加快发展速度。
能够推进数字福建数据红利的释放。建成了政务云和商务云,通过协作区大平台这一动作,将更好地释放数据红利,使得数字福建的数据红利在区域协作过程中构建正向激励机制。
能够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纵深发展。通过协作区建设,将使得我省国土空间的功能分划,即“沿海发展经济、山区保护生态”这一格局形成制度化安排,使得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向纵深推进。
能够有效提高清新福建的整体竞争力。区域间协作发展将提升福建对外的整体形象,未来上升到海峡,构建海峡城市群、海峡港口群,能够与长三角、珠三角港口群城市群协同发展,实现“再上新台阶、建设新福建”,推动福建率先实现现代化,讲好“中国梦”的福建故事。(记者 王永珍 实习生 朱澍平)
【责任编辑:黄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