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城厢区华亭镇涧口村党委书记詹国强

01.07.2015  16:38

  莆田网讯 “涧水盈盈花含笑,篱落疏疏果飘香。”这是城厢区华亭镇涧口村村部的一幅对联,形象地描绘了涧口中心村党委带领村民们推进“幸福家园”试点建设带来的新气象。

  炎炎夏日,记者来到该村采访时,正巧碰到中心村党委书记詹国强和几名村干部在田间山头协调解决问题,满头大汗。

  连片的花圃基地郁郁葱葱,194套红瓦白墙的农家住宅错落有致,安装了节能路灯的水泥路连通各家各户,龙虎山公园正在筹建,引进私资建幼儿园,农家乐已试营业,社区便民服务中心人员设施齐备……初夏的涧口村,风光宜人。

  村民们都说,涧口村的巨变,多亏了詹国强。

  1997年,詹国强放弃如日中天的装饰材料生意,回乡当任村主任。次年,他挑起村支部书记兼村主任的重担。18年间,他用满腔的热情改造过去涧口的落后面貌。

  2012年,涧口村列入莆田市第一批“幸福家园”试点村,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然而,在旧村整治中,涉及拆迁户477户、7.83万平方米。都说拆迁是天下第一难事,加上这里相对闭塞,村民观念守旧,要拆旧复垦更是谈何容易。

  为了争取村民们的广泛支持,詹国强在项目未启动之前,就利用老年学校,宣讲城乡一体化政策对农民的好处;召开村民代表、党员大会,统一思想和行动;与村干部一道走村入户,与群众拉家常,不厌其烦同村民算“经济收入账、环境宜居账、试点收益账”。通过多种方式宣传动员,终于让村民从不理解到理解、从理解到支持,拆旧复垦工作得以顺利推进。但是,老人恋旧情结深厚,加上农村特有的民风民俗等原因,村里40多位老人的临时安置也是难题。经过村两委干部的不懈努力,这些老人基本投亲靠友安顿了下来,可仍有两位80多岁的老人投靠无门。

  拆迁安置不解决,项目建设就无法推进。正当大家苦无良策之时,詹国强提出就近建座10多平方米的临时房供老人居住,待老人百年后收归集体所有。老人安置的难题终于迎刃而解。

  在这场攻坚战中,村党支部成员个个率先垂范。詹国强也带头拆掉了自家的4层楼房。

  在新区建设中,詹国强提出“三通、四绿、十配套”的高标准建设措施,完善卫生室、计生室、综合文化站、警务、广播,配套建设入户庭院、绿化、车库、社区服务中心、幼儿园、道路、路灯、广场、门球场、篮球场和涧湖两岸景观及绿化带,使得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詹国强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带领村民脱贫致富。他引进花卉种植等龙头企业,发展花卉基地200多亩,流转复垦地块及村内土地300多亩。他鼓励建设村集体农民创业园、冷冻库及物流配送中心,带动花卉、果蔬专业合作社发展,增加村级财产,促进村民就业、租地增收。周末农场、农家乐、葡萄长廊等生态农业和乡村旅游相结合,展现村居特色,形成支柱产业。

  2014年初,在市委组织部的指导下,涧口村与地缘相近、人缘相亲、产业相似的隆兴村、五云村,在全市率先创设中心村党委, 强化“涧口模式”的辐射作用,通过强村带动弱村,走出一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新路子。

  建立中心村党委是一个全新课题。市委组织部和城厢区委积极探索,大胆尝试,除了创新组织设置、选优配强班子、健全运行机制,还确立了联席会议制度、议事决策制度、为民服务制度、经费投入保障制度。而作为中心村党委书记,詹国强注重在建设“幸福家园”上引领,实现共同发展;在发展集体经济上引领,实现增收致富;在健全服务功能上引领,实现资源共享。

  如今,这里正发生深刻的变化。隆兴村、五云村均被列入莆田市 “幸福家园”试点村;计划投资150多万元、长80多米的五院大桥已经纳入省交通厅路库,解决了五云院后自然村村民一直久未解决的出行难历史问题;6月中旬,涧口至隆兴就要通上公交车了,村民既免除了转车之劳顿,也减少了过半乘车费用;整合生产资源要素,不搞重复建设,做大做强花卉和果蔬两大优势产业,合理规划3个村特色生产,分别成片种植梨、杨桃、黄皮、树葡萄、红心文旦柚、百香果等,推动采摘游;挖掘自然生态景观,共同发展中心村一日游;涧口现代物流平台农产品冷冻储藏基地正在建设,预计年底可完工投用。

  随着中心村党委战斗力、凝聚力的不断增强,昔日“涧口角、玻璃砂、望天田,一年忙到底,屋内无余粮”的穷村已一去不复返了。2014年,涧口村被评为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詹国强个人连年来也获得福建省劳动模范、莆田市优秀共产党员、莆田市见义勇为积极分子等荣誉称号。

  涧口村效应在增强,在探索,由点到面,由面到片,“幸福家园”花开正艳。(湄洲日报记者 刘永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