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闽记:黄海大战 他们和邓世昌一样英勇(图)

06.08.2014  12:47

这片平静的海域,在120年前,曾被700多名爱国将士的鲜血染红

   关注理由 :昨日,辽宁丹东大鹿岛晴朗无云,月亮湾沙滩游客密集,前方的黄海大东沟海域,碧波一望无尽,海鸥静静飞翔。游客们或许不会想到,120年前,正是在眼前的这片海域,北洋水师与日本联合舰队展开了一场关乎两国国运的大决战。

  5个小时的黄海大海战,北洋水师“致远”、“经远”、“超勇”、“扬威”四舰沉没,700多名官兵血染黄海,其中,爱国将领邓世昌的事迹广为人知。现在,邓世昌雕像、“邓世昌墓”和“甲午海战无名将士墓”成为岛上的一景。

  然而,同样壮烈的闽籍英烈,如今在岛上却没有他们的墓碑,“经远”管带(舰长)林永升、“超勇”管带黄建勋、“扬威”管带林履中皆在此战中殉国,他们与日舰血战之英勇与惨烈,丝毫不亚于邓世昌和他的“致远”舰。

  本报特派记者昨日登上大鹿岛,重访1894年的这场血战。

  无名烈士墓 记录当年战事

  大鹿岛位于大东沟海域的西南端,距离陆地大约40分钟的船程。正值旅游旺季,每天有上万名游客上岛,涌向当地著名的月亮湾浴场。

  在摩的师傅的带领下,记者直奔“甲午海战无名将士墓”和“邓世昌墓”。《甲午风云》、《北洋水师》等影视作品,让“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爱国名将的形象深入人心,特别是“致远”舰顶着日舰疯狂炮火,毅然撞向“吉野”的过程,观众早已耳熟能详。

  离墓地约百米,路两旁悬挂着数十面“勿忘国耻”、“缅怀先烈”等彩旗。拾阶而上,数十束菊花恭敬地摆在“邓世昌墓”前,左侧的“甲午海战无名将士墓”前,同样余香未尽。

  “海战时,大鹿岛居民闻炮声如沉雷震天,望浓烟如黑幕蔽空。”陪同的摩的师傅介绍,海战结束的第二天一早,岛上的沙滩上,漂来了不少北洋水师官兵的遗体,经过收敛,一共13具,村民商议后,葬在岛的东侧山麓。

  而“邓世昌墓”的由来,则有更为传奇的说法。碑志记载,1938年6月,日本打捞“致远”舰,从大连雇了名潜水员王绪年。王绪年下水后,在“致远”舰的指挥舱中,发现一具残骸,断言此乃“邓大人”的尸骨。第三天,王绪年下水后,趁日军不注意,偷偷将“邓大人”尸骨带上岸,后会同村民将其葬在“甲午海战无名将士墓”旁。

  墓地葬的是否真是“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的遗骸,文物部门和学界一直没有认可。但葬后,当地村民祭奠不辍,一直延续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