卅载无悔守山人

15.01.2015  11:05

      一张笑吟吟的瘦削脸庞,一头亮银但倔强的白发,一双布满老茧的粗糙大手……初见余庶芳,想不到这位古稀老人已经在连江县江南乡绵延的山脉中守了30年。

 

        30年来,余庶芳一家在这片山林里扎下根,造林、管林、护林,昔日的荒山野林如今是一片郁郁葱葱的绿色海洋。龙顶山脉中近2000亩林地上烙印下他的足迹,不足8厘米粗的杉木已长到70厘米粗。现在,年迈的他,又把儿子带进守山的事业。

 

        三十年坚守,就像守着自己的孩子

 

        沿着104国道在连江江南乡地段驱车上山,道路两旁青山绿树,泉水叮咚,满山的杉树、松树都已成材,两座小屋掩映在树林中,让人仿若置身世外桃源。

 

        1984年,刚刚退伍的余庶芳跟随父亲来到江南乡林果场守山,从此便在这里扎下了根。由于村民乱砍滥伐和过度养牛的破坏,过去龙顶山的树并不如现在这般粗壮,最大的不过7-8厘米粗。为了劝阻村民乱砍伐,余庶芳一次次走村串户,尽管被误解、被辱骂,但他都咬牙坚持了下来。

 

        “2004年以前,我们住的是前任守山人住的土木房子,夏天闷热,冬天透风,遇到大雨还会漏水。”余庶芳指了指隐在林间的一座破旧石屋说。

 

        山上条件艰苦,为了守护这片树林,余庶芳一住就是30年。山中天凉水冷,他因长期劳作早早便患上了风湿,但他仍坚持每天巡山。

 

        为了给荒山通水通电,余庶芳自备管道从山上接来山泉水,还购置了水力发电设备,在山里实现自给自足。除了保护好山里原有的松树、芭蕉和杉树,他还引进桃子、柿子、枇杷等树种,现在的龙顶山上绿树成荫,已经看不见裸露的砂石。

 

        最危险时,与金钱豹仅隔一扇木门

 

        龙顶山脉地广人稀,加上森林植被好,常有野兽出没,与野生动物亲密接触便成为余庶芳一家的家常便饭。

 

        野猪是最常见的一种。“以前山里的庄稼和树木幼苗常常被野猪践踏,你看那些芭蕉,被拱的只剩下树根了,多可惜。”余庶芳指着不远处的芭蕉说。

 

        最危险的不是野猪,15年前的一个夜晚,余庶芳一家正在木屋里睡觉,突然门外传来一阵犬吠。长期守山的经验告诉他,这是野兽来了。

 

        余庶芳透过门缝往外望。只见一只身上有斑点的动物猛地扑向看家的大狗,三两下便将其掀翻在地,咬断了喉咙。那猛兽双眼闪着绿光,定睛一看竟然是一只金钱豹!

 

        因为常有野兽来袭,余庶芳的家人一直劝他离开大山,但在余庶芳心里,山里的每一棵树都像他的孩子一样,一辈子的灌溉呵护只为他们能茁壮成长,为了守护这片山林,就算最凶猛的野兽也不能让他退缩。

 

        有了接班人,父子同守大山

 

        从弯曲的羊肠小道到如今4米宽的土石路,从漏雨漏风的土木房子到现在两层楼高的砖混小楼,从人迹罕至的荒林野地到通水通电的世外桃源……余庶芳用30年的时间让这座荒山重披新装。

 

        如今,年过六旬的余庶芳也有了接班人。“我儿子余震从小就跟着我在山里护林,后来还自学了嫁接的本事,现在也是周边村庄里嫁接苗木的一把好手了。”提起儿子,余庶芳显得很自豪。

 

        在余庶芳看来,要想让自己的下一代在山上扎下根来,还得让生态生金。

 

        “山里散养的土鸡毛发油光锃亮,一斤鸡肉可以卖到60元,鸡蛋一斤也要30元,秘诀就在树底下。”余庶芳拨开地上散落的树叶,露出一只只小虫子。“土鸡们最爱吃这些虫子了,不用喂养,每天散养在林间,既减少虫害又能赚钱。

 

        同时,脑子活络的余庶芳利用山里的荒地开辟种植橄榄、石榴、枇杷等经济类作物,结合农家乐,吸引更多城里人上山休闲娱乐。

 

        “现在很少有年轻人愿意常待在山中,应该让更多年轻人接触大山,这样才更懂得保护大山。”他说。(福建日报 于文影 林冰)

福建日报评论员:团结奋斗办好福建的事情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文明
让文明礼让风气蔚然成风
  中国自古便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