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把握“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环境的深刻变化

11.05.2021  04: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十四五”规划纲要)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准确把握“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环境的深刻变化,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对于落实“十四五”规划纲要确定的目标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前行、开拓创新,“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胜利完成,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跃上新的大台阶,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经济实力跃上新的大台阶。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1.6万亿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14.7万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比重预计超过17%。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连续两年超过1万美元,稳居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与高收入国家的差距继续缩小。转变发展方式取得成效,发展质量和效益改善,全员劳动生产率稳步上升。

  经济结构持续优化。需求结构继续改善,消费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产业结构加快升级,服务业比重提高,制造业增加值稳居世界第一,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比重提升,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加快。新型城镇化稳步推进,1亿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目标顺利实现。区域重大战略扎实推进,区域发展格局不断优化。

  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研发投入持续增长,2020年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占GDP比重达到2.4%,在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超级计算、量子信息、“复兴号”高速列车、大飞机制造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科技成果。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报告显示,2020年我国继续位列全球创新指数排名第十四位,是前30名中唯一的中等收入经济体。

  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十三五”时期5575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年均减贫1115万人,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我国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为人类减贫事业作出巨大贡献。

  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污染防治力度加大,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等排放总量减少目标超额完成,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目标提前完成。能源消费结构明显改善,2020年煤炭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下降到56.8%,清洁能源占比提升至24.3%,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继续下降。

  改革开放取得重大突破。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放管服”改革成效明显,营商环境全球排名大幅上升;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加快推进,市场配置资源功能持续增强。对外开放不断扩大,自由贸易试验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稳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成果丰硕。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教育公平和质量较大提升,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城镇新增就业超过6000万人,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亿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近10亿人,城镇棚户区住房改造开工超过2300万套。

  全面认识“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环境的深刻变化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大变局往往孕育着大挑战,但危和机相伴相生,危中有机、危可转机,挑战前所未有,应对好了机遇也前所未有。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以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推动生产生活方式向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转型,重塑各国经济竞争力消长和全球分工格局。新科技革命为我国打开了进入国际科技前沿的机会窗口。得益于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科技创新能力的大幅提升,部分领域从“跟跑”向“并跑”或“领跑”转换,为我国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创造有利条件。

  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本世纪以来,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力量群体性崛起。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十三五”时期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近30%,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今后一个时期,东亚地区将加快崛起,我国在东亚地区的地位将继续上升,国际力量对比“东升西降”的态势将加速演进。

  国际环境日趋复杂。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世界经济陷入低迷期。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收缩重构,全球能源供需版图深刻变革。个别西方国家视我国为战略竞争对手,对我国进行全面遏制打压,外部环境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

  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潜力足、韧性强、回旋空间大、政策工具多的基本特点没有变,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一是制度优势显著。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既有利于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又有利于促进效率和公平的有机统一、不断实现共同富裕。二是物质基础雄厚。我国具有全球规模最大的工业体系、强大的生产能力和完善的配套能力。三是人力资源丰富。我国拥有14亿人口,有1.7亿多受过高等教育或拥有各类专业技能的人才,人力资本积累水平提高,人才红利日益显现。四是市场空间广阔。我国城镇人口超过欧洲总人口,中等收入群体超过美国总人口,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和中等收入群体扩大,超大规模市场优势进一步凸显,正在成为全球要素资源的强大引力场。五是发展韧性强劲。我国制度优势显著,治理效能提升,社会资源动员能力、抵御外部冲击能力和处置重大风险能力持续增强。

  与此同时,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农业基础还不稳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生态环保任重道远,民生保障存在短板,社会治理还有弱项。我们要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必须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学把握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互动变化及其对我国发展环境的影响,保持战略定力,办好自己的事,树立底线思维,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是实施好“十四五”规划纲要的重要保障。

  在危机中育先机,关键在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机遇,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强前瞻性基础研究,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实现自主可控,在更多领域跻身国际领先行列。

  于变局中开新局,根本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形成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方向,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形成需求引领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的动态平衡。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指出,“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是一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十四五”规划纲要勾勒了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绘就了今后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我们要牢牢抓住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勇于应对更加严峻的风险挑战,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努力完成“十四五”规划纲要确定的目标任务,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