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十三五”规划《纲要》系列解读3
完善现代基础设施 强化发展支撑保障
——访省发改委有关负责人
“围绕提升基础设施网络化和现代化水平,‘十三五’期间,我省将注重发挥整体优势,加强各类基础设施的衔接协调,统筹规划布局,坚持适度超前,推动城乡一体,注重综合提升,加快构建交通、能源、水利、信息、防灾减灾基础设施体系,为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保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有关负责人在解读《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时表示。
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构建现代交通运输网。近年来,福建交通运输建设成效显著,实现了市市通动车、县县通高速、镇镇通干线、村村通客车。到2015年底,全省公路总里程达到10.3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5000公里,形成“三纵六横”骨架网。铁路网建设全面提速,通车里程达3300公里,其中快速铁路达1570公里,基本形成“两纵五横”主骨架。福州和厦门城市轨道一期规划项目启动建设,城市轨道交通在建里程突破100公里。全省城际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和近期建设规划获批,武夷新区旅游轨道观光线动工建设,厦漳城际环线建设即将启动。
“十三五”期间,我省将优化基础设施布局,着力互联互通,打造对接两洲、服务中西部、便利两岸往来的综合枢纽,推进综合交通、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平安交通发展,完善以“客”为主、便捷舒适的公众出行服务体系和以“货”为主、经济高效的现代交通物流服务体系。
铁路建设方面:加快“三纵六横”铁路网建设,全面建设已纳入国家铁路网规划的干线铁路,拓展铁路进出省通道,加快连接主要港区、重要工业基地的铁路支线建设,实施既有老铁路城际化和货运功能改造升级,改革完善铁路客货运服务体系。到2020年,“三纵六横”铁路网基本建成,全省铁路通车里程突破5000公里,其中快速铁路通车里程3000公里。公路建设方面:高速公路重点强化路网衔接,提升重要通道通行能力,适当加密经济发达地区、人口密集区路网。普通国省干线公路重点加快推进“八纵十一横十五联”规划项目实施,改造提升交通拥堵路、瓶颈路和断头路,推动国省道与重要城镇、产业基地、旅游景区、交通枢纽节点的连接覆盖,实施农村公路安全提升、延伸联网、等级优化三大工程。到2020年,“三纵十横”高速公路网全面建成,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约6000公里,普通国省道二级以上公路达8800公里。城市(际)轨道交通方面:继续推进城市(际)轨道交通建设,统筹规划和建设福莆宁、厦漳泉两大都市区城际线网主骨架,加快福州、厦门、泉州三大中心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全面提升城市轨道交通公交化水平。到2020年,城际轨道交通运营和在建里程突破500公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和在建里程突破300公里。
推进新一轮民航发展。“十二五”期间,我省完成既有机场扩能目标,建成三明沙县机场,启动福州长乐机场二轮扩能,完成厦门新机场和武夷山机场迁建选址。2015年全省民航旅客吞吐量近3700万人次,其中闽台空中直航客运量突破100万人次。航班航线不断增加,福厦两机场境内外航线总计达290条,共新增航线超100条。
“十三五”期间,我省将优化调整“干支协调、军民融合”的机场布局,加快推进厦门翔安和福州机场二期等门户枢纽机场建设和武夷山机场迁建,加快规划建设福州临空经济区、厦门临空经济区和武夷山机场临空产业园。积极推进泉州新机场、义序机场迁建和莆田、漳州军民合用机场前期工作,实施龙岩冠豸山机场扩能改造,加快建设平潭、东山、宁德通勤机场,以及福清、沙县等通用航空基地、福建省警用通航服务中心和森林航空护林站等项目,培育发展通航研发、制造、维修和培训服务。积极拓展航空运输市场,做大做强基地航空公司,拓展航班航线,全面提升航空服务能力。到2020年,厦门翔安机场、福州长乐机场二期、武夷山新机场基本建成,通用航空服务体系初步构建,全省民航旅客吞吐量达6000万人次。
发展壮大海西港口群。目前我省沿海港口已具备停靠世界集装箱船、油轮和散货船最大主力船型的设施条件,港口通过能力达4.5亿吨,共有生产性泊位484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162个,“两集两散两液”核心港区港口通过能力、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占全省比例均超过2/3。厦门港成为东南沿海邮轮始发港,东南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成效初显,集装箱吞吐量排名全球第17位。闽江航运开发有序推进,水口水电站枢纽坝下水位治理与通航改善工程开工建设。
“十三五”期间,我省将加快推进厦门东南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建设集装箱干线枢纽港和国际邮轮母港。加快“两集两散两液”核心港区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开发,打造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港口群。推进厦门港海沧港区散货泊位功能转移,加快福州马尾、泉州后渚、厦门东渡等老港区搬迁和功能调整。全面振兴闽江内河航运,加快实施闽江航道整治工程,实现闽江干流马尾至三明航道正常通航。加快三都澳港区开放开发。到2020年,厦门东南国际航运中心初具规模,“两集两散两液”核心港区基本建成,新增港口通过能力1.5亿吨,全省港口吞吐量达7亿吨,其中集装箱吞吐量1600万标箱。
加强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经过“十二五”的努力,我省综合交通衔接全面加强,建成、在建综合客货运枢纽21个,道路接驳班线覆盖所有快铁站和机场,开辟了湄洲湾和福州港的海铁联运新通道。
“十三五”期间,我省将着力推进福州、厦门、泉州三大全国性大型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加快推进其他设区市和平潭综合实验区客运、货运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积极发展多式联运、滚装运输、甩挂运输和驼背运输。积极发展路口、客货场站现代物流,加快推进高速公路互通、服务区、铁路和城市(际)轨道交通场站、机场临空产业园区配套商贸物流设施建设,促进交通基础设施与现代交通物流互动发展。到2020年,福州、厦门、泉州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基本建成,全省各县级市和较大县城城市综合客运枢纽覆盖率达50%,力争各设区市建成一个立体综合客运枢纽;主要干线高速公路、干线铁路各建成2个以上货运交通枢纽及其配套的物流集中区,实现各设区市均有综合货运枢纽。
打造东南沿海重要能源基地
“十三五”期间,我省将着力推进能源生产、利用方式变革,加强煤、电、油、气、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等能源开发之间的衔接平衡,构筑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能源供应体系。
合理布局电力建设。安全稳妥发展核电,在采用国际最高安全标准、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加快建设宁德、福清、漳州、霞浦等沿海核电,做好其他核电厂址保护与论证。适度发展绿色火电,有序推进已批大型燃煤电厂建设,优先发展热电联产和冷热电联供,加快实施现役机组的节能环保改造。加快推进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新开工建设厦门、永泰、周宁等抽水蓄能电站;积极推进漳州、仙游二期、龙岩、三明、南平等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到2020年前后建成布局合理、容量充足、结构优化的调峰电源。有序发展风电,稳步推动陆上风电开发建设,积极推进莆田平海湾、福州兴化湾、平潭岛周边等资源丰富地区的海上风电项目建设。“十三五”新增风电规模320万千瓦,总装机达500万千瓦。
建设坚强智能电网。针对农村电网薄弱环节,“十三五”期间重点加快农网改造升级,加强乡镇配电网互联,全面消除高损配变,解决农村电网低电压问题,全面提高农网供电质量、可靠性和防御自然灾害能力;推进与省外联网工程前期工作,争取开工建设与广东联网工程,实现多通道大容量的跨省联网;改造提升500千伏“全省环网,沿海双廊”的“东电西送”和“北电南送”输电能力;按照“分区互补、区内多环”的发展目标,完善地区220千伏受端电网;加强智能电网建设,推动智能电网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到2020年形成以500千伏超高压为主干、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智能电网。
加强能源储运能力建设。充分发挥沿海港口优势,统筹谋划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储运通道建设,在自求平衡的基础上,增强对内陆省份的服务与辐射能力。合理布局并加快推进LNG接收站项目建设,建成莆田秀屿LNG接收站5、6号罐,推进漳州LNG接收站、中石油福建LNG接收站、哈纳斯LNG接收站等项目。推进海西天然气管网三期建设,建成西气东输三线福建段、海西天然气管网二期等约2000公里省内干线管网。力争到2020年全省输气管线达3600公里,实现天然气“县县通”。加快推进罗源湾、湄洲湾煤炭中转储备基地建设,提高煤炭中转储备能力。依托重大炼化项目,建设我国东南沿海国家级石化基地和大型石油储备基地。
增强水利保障和防灾减灾能力
“十三五”期间,我省将实施福建大水网规划,加强关键节点骨干性水利工程建设,加快一批蓄引调水工程建设,巩固提升农村饮水安全,重点解决沿海地区资源性、工程性缺水和原中央苏区、老区、贫困山区的民生水利问题。
同时,增强抗灾能力,加快防洪防潮工程建设,大力开展城区防洪排涝综合治理,扎实推进水库(闸)除险加固、海堤强化加固和山洪灾害防治,推进城乡气象与洪水预警、防震减灾、地质灾害防治以及海洋与渔业安全等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森林火灾预警防控工程,强化农作物病虫害、林业有害生物、动物疫病疫情、冰冻等灾害预警、防控。
加快构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
“十三五”期间,我省将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加速网络化进程和智慧化应用,实现处处相连、物物互通、事事网办、业业创新。加快建设高速泛在先进信息网络,实现4G和光网全面覆盖城乡,WLAN热点广泛覆盖,到“十三五”末,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达到77%,移动宽带用户普及率达到85%,城市和农村家庭宽带接入能力分别达到100M和30M,广电网络双向覆盖率达到80%。
加强全省政务云平台和备份中心等公共支撑平台建设,建设大数据应用服务平台,整合建设一批物联网、智慧城市公共服务平台,统筹建设一批卫星应用基础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