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规划勾勒中国经济增长新路线图
十八届五中全会将于10月26日至10月29日召开,此次会议的一个重要议程是审议“十三五”规划建议稿。业内人士表示,如何确定经济增速、如何加快转型升级、如何推进重大领域改革是“十三五”规划的重要内容。可以确定的是,保持经济增长将被排在“十三五”规划的首位。未来五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为实现两个翻番的目标,6.5%是这一时期GDP增速的底线。综合多重因素看,“十三五”时期经济保持7%左右的中高速增长潜力较大。
硬指标确定增长底线
从近期相关部门传递的信息看,“十三五”规划的核心目标是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20年,GDP和人均收入均比2010年翻一番。
国家发改委发展规划司司长徐林此前表示,从实现十八大提出的小康社会翻番的要求来看,如果今年经济增速按7%测算,那么到2020年要实现预定的翻番目标,年均经济增速必须达到6.56%,即6.5%左右是底线。在这个底线基础上,能不能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取决于其他约束条件构成的影响,如战略约束条件、资源环境约束条件构成的是有利的还是不利的影响。
一些专家表示,6.5%是根据十八大报告提出的2020年GDP和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核算出来的,是未来几年GDP增长的底线。所谓“翻一番”是要充分考虑到价格变化等因素。核算人均收入“翻一番”并不是简单的“乘以二”,也需要兼顾通胀等因素。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李扬认为,仅从速度上看,要实现两个翻一番的目标,其实并不需要太快的年均增速,在接下来的几年中,只要经济年均增速达到6.9%左右就可实现GDP翻一番目标。考虑到人口增长因素,要实现人均收入翻一番的目标,对经济发展要求会更高一些,粗略测算GDP年均增速达到7.1%左右就可保障,而人均收入年均增速7%左右即可。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牛犁认为,“十三五”期间年均经济增速为6.5%左右就可以,这是根据“十三五”期间经济潜在增长能力预测的,主要是因为这一速度有助于各省推进改革和调整结构的目标,是相对比较合理的目标。
经济增长潜力可期
业内人士表示,适应新阶段的发展特征,合理设定“十三五”发展目标和指标体系是关键。
国务院参事、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长仇保兴近日在回答有关“十三五”规划经济增长目标问题时表示,原来有18项重要指标,现在可能有略微调整,有些指标可能会做一些变化。特别是对涉及到经济增长的一些相关指标,根据现在国民经济生产力发展的阶段以及所处的环境等,对一些指标如环境指标、全要素增长率的一些指标等进行微调。GDP增速在6.5%—6.7%之间比较合适。
有业内人士坦言,如果将GDP年均增长目标定在6.5%,GDP翻番的目标并不难实现,但人均收入翻番的目标能否实现可能存在风险。从“十二五”情况看,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指标出现了分化,城镇居民收入增长近几年慢于GDP的增长。一旦这种趋势延续到“十三五”时期,就可能要求经济增长的速度要更快一些。
在一些业内专家看来,未来5年,我国经济确实具备7%左右的增长潜力。“十三五”国家发展规划专家委员会成员、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表示,中国的实际经济增长率基本都会高于预期目标,“十一五”规划定在 7.5%;“十二五”规划定的是7%;“十三五”或考虑定在“7%左右”,“左右”的含义是正负0.4个百分点,即6.6%-7.4%之间,只要在这个范围内,基本都可以实现。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认为,只要主动适应发展新常态,坚持改革创新,积极作为,我国经济就能实现7%左右中高速增长,并稳步迈向中高端水平,为实现“两个一百年”战略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十三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十三五”期间我国经济可以维持在6%-7%之间的增长。
目前,在国内制造业全面产能过剩、房地产等衰退性风险加大的大背景下,“十三五”经济增速能否稳定在6%-7%区间,年均增速保持在6.5%左右,在相当大程度上取决于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状况进程。过去10年,我国服务业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可带动经济增长0.43个百分点。“十三五”期间,如果服务业增加值继续保持10%左右的年均增长,将会带动GDP增长4个百分点左右,再加上农业、工业的增长,将为我国实现7%左右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奠定更为坚实扎实的基础。
改革助力经济提质增效
“十三五”国家发展规划专家委员会成员、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巴曙松表示,“十三五”规划即便设立经济增长目标,更大程度上也主要是一个参考性的指标。在当前的这个转型和走向新常态的阶段,经济增长的质量更为重要。
国务院参事、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杜鹰指出,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是“十三五”规划的主线。我国几乎所有支撑要素投入型增长方式的条件和环境都发生了重大或根本性的变化,中国的发展方式应随之转变。
如何才能加快转型升级,实现经济的提质增效?全国人大常委会《“十三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若干重要问题专题调研工作情况报告》提出,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确保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重大战略任务顺利实现,关键在于全面深化改革,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和利益协调机制,核心是正确处理好政府、市场、社会的关系。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通过新一轮的改革、开放、转型和创新,未来中国经济有能力实现经济增长动力机制由资本积累到全要素生产率的成功转换,应该可以避免坠入“中等收入陷阱”,从而成功开启“新常态式”的发展周期。其中,市场化改革是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
迟福林表示,“十三五”推进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关键在于加快服务业主导的转型改革,尽快形成服务业主导的产业结构经济新格局。总的说,在“十三五”规划中,要明确服务业主导的经济转型目标,并推进相应的转型与改革。
申万宏源宏观经济分析师李惠勇认为,“十三五”期间,为挖掘经济增长潜力,产业结构将呈现服务业化、智能化、高端化的特征。预计未来五年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将进入快速增长期。
“一带一路”、京津冀、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作为内需增长点的重大战略部署,必将在“十三五”规划中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通过更为主动地对外开放和加快国内区域经济一体化进行有效的融合,挖掘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本届政府发展经济的一大战略举措。中国人民大学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所长孙久文认为,三大经济带将是“十三五”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途径。其中,长江经济带是支撑中国经济的脊梁,“一带一路”尤其是其中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是西部大开发的升级版,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目的则是打造国家区域治理现代化的首善之区。(中国证券报 记者 倪铭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