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改的福建探索:从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破题
新华社客户端 福州12月9日电(记者陈弘毅)去年1月,福建成为国家卫计委公布的全国首批4个综合医改试点省份之一。一年多来,从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破题,先行先试的福建医改,让3800万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便利,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医改答卷”。
厦门市厦港街道退休职工陈翠兰患糖尿病20余年,常年需要服药。如今她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不少医生成了朋友:“感觉社区医生是健康顾问,早上买菜顺便过来聊会儿天,测个血糖,带一个月的药回家,可方便了!”
陈翠兰的获得感来自于厦门持续推进的慢病分级诊疗改革,以及今年开始推广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2012年起,厦门开始探索以利益导向引导患者分级诊疗,患者在社区里就可以完成日常医疗服务。而今年签约家庭医生的市民,在基层就可以开到4-8周的处方用药量,还能免除500元医保起付线。”厦门市卫计委主任杨叔禹说。
随着基层医疗体系逐渐发展壮大,越来越多的福建居民开始选择“家门口看病”。记者日前在福建省长汀县新桥卫生院看到,院区小桥流水,门诊楼里科室齐全,患者排队取药,窗口旁的显示屏实时公布每位患者医药费和医保报销金额。据统计,长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急诊量从2008年的28.37万人次增加到去年的125.46万人次。
福建省一向高度重视医改工作,这里诞生了医改“三明经验”,今年2月中央深改小组会议专门听取了三明医改的情况汇报。多年“操刀”三明医改、现任福建省财政厅副厅长的詹积富表示,医改说到底是一个“腾笼换鸟”的过程,通过挤出药品流通、销售过程中虚高的水分,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服务价格,来回归医院和医生的本职。
福建省通过取消药品差率,改革流通体制、招标体制,严格控费等解决看病“贵”的问题;通过建立服务约束机制,调整诊疗收费,改革人事管理考核等制度,解决人才特别是基层人才缺乏问题。
医改难,难在体制机制创新。三明市卫计委主任包著彬说:“比如强基层,培养一名成熟的全科医师至少10年,不要指望一些政策当下就出成效,前人种树,后人乘凉,才是符合医疗事业规律的做法。”
福建省卫计委主任朱淑芳说:“福建医改敢于触碰体制机制难题,在各地探索的基础上,通过创新管理体制,创建‘三个一’办医领导体制作为强化改革的组织保障,并实现省、市、县(区)全覆盖。”
长期以来,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农合医疗保险也就是俗称的“三个医保”,职能分散在各个部门。为了整合资源,推进医改深化,9月,福建省医疗保障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正式成立,将卫计、民政、财政、人社等多个部门与医疗卫生相关的职权统一划入,最大限度优化组合,提高医保资金使用效率,增强抵御风险能力。
福建省决策者表示,目前福建医改已从前期相对容易的增量改革,进入体制机制改革这个啃硬骨头的阶段。福建医改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完)
来源:新华社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