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医改又有新举措 湖里区将试水儿童分级诊疗

18.03.2016  09:41

厦门市第一医院前来就诊的儿童较多。记者唐光峰摄

  社区没有足够的条件为儿童看急危重病,大医院的医生又忙坏了,那我们的孩子上哪儿去看病?晨报连续两日关注这一问题,旨在找到解决之道。昨日,好消息传来,湖里区欲推行儿童分级诊疗,试点落在厦门市儿童医院和禾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计今年下半年将在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铺开。

  湖里区卫计局副局长王萍告诉记者,去年下半年,湖里区就已开始“亮剑”,适当放宽引进儿科专业人才的条件:对于儿科专业人才,只要是作为市级学科带头人的等级引进,就可以同时享受到市级和区级的优惠政策。“此举目的就是吸引更多儿科专业人才,从目前来看,该政策已经开始发挥效果。

  光引进人才还不够,因此湖里欲亮出第二把“利剑”,即目前正在研究和探索建立的儿童分级诊疗与健康管理系统。

  “新建立的制度,就像一双手,一边握住了大医院,一边握住了社区。”王萍介绍,分级诊疗将由厦门市儿童医院牵头,区妇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建,大家在一个平台上共享辖区户籍儿童的健康信息。“系统可作为上下级医院双向转诊的平台,儿童在社区的就诊信息,实时的就能在儿童医院医生的电脑上看到,这就是我们希望达到的效果。

  此外,王萍还透露,湖里区卫计局计划在慢病“三师共管”的基础上,“借助互联网做家庭签约服务,类似于家庭医生,推动湖里区100.6万人口的家庭居民纳入,建一个基础的居民健康信息库。实现对辖区内家庭居民健康状况的掌握” 。

  目前,儿童分级诊疗与健康管理系统的试点选在了禾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王萍表示,本月禾山社区的三师团队就将组建完成,现在正在尝试儿童医院和社区的信息平台对接。到了今年下半年,湖里区的全部五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会铺开,进行探索。

  据了解,儿童分级诊疗与健康管理系统如果建立完成,将是福建省第一个探索建立此制度的地区。

  【人物声音】

  厦门市儿童医院院长庄德义

  方便患儿转诊 还可培训医生

  庄德义表示,厦门市儿童医院正在做儿童分级诊疗的前期准备,该院有成熟的新生儿转运系统,能保证签约医院间的危重新生儿无缝对接。同时,儿童医院可以开展儿科医学培训,接收系统内的社区全科医生到儿童医院接受培训,还可以开放医院数字图书馆。“未来,有希望实现患儿家长手持儿童医院的出院医嘱直接在社区就诊。

  禾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徐国山

  建立分级诊疗 抢救更加畅通

  徐国山介绍,湖里区禾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儿科医生已经逐渐从原来的1人增加到4位,这4位医生经过培训,将纳入到“三师”体系之中。

  徐国山说,昨天在禾山社区就碰到一个病情复杂的小孩,病情十分危险,最后转诊到大医院。“等到儿童分级诊疗与健康管理系统的制度完全建立起来,像这种小孩的抢救,就会像走上高速路一样畅通。

  儿科医生缺口大,同时,人才、硬件、信息、药品4大瓶颈制约着儿科的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湖里区准备推行的儿童分级诊疗,可谓意义非凡。

  【数据】

  儿科医生缺口有多大?

  厦门儿科医生真的很缺吗?缺口有多大?我们可以从一组组数据中得以印证。

  2014年,厦门市有儿科医师355名(包括儿童保健医师),但真正的儿科临床医师不足200人,厦门市每1000名儿童仅有0.23个儿科临床医师;到了2015年,随着厦门市儿童医院的诞生,这一情况有所好转。2015年市卫生计生委统计,目前厦门儿科临床医师为338个,每千人比例上升到0.43/1000,但是仍低于省和国家的0.5/1000的标准。

  更值得关注的是,如果以目前的趋势继续,缺口会越来越大。厦门市儿童医院院长庄德义告诉记者,到2020年,国家卫计委要求儿科医师配比要达到0.6/1000,而以2020年厦门人口到500万为假设,厦门0岁-18岁的青少年人群占比大概在18%-20%。“以此推算,厦门约有100万人口为儿童,按照国家的标准,需要儿科医生600人左右,从现在情况来看,还有将近一半的缺口亟待补充。

  【分析】

  4大瓶颈制约儿科发展

  通过前期调查记者发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没有专门设立的儿科,大医院的儿科医生又人手不足,究竟是哪些因素掣肘了儿科医生的健康发展?

  庄德义表示,目前儿科发展面临4大瓶颈,分别是人才、硬件、信息、药品。人才方面,记者走访发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普遍存在儿科医师少的情况,基本一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仅配备1位-2位儿科医师,多的也就3位,但服务的人群数量却在万人以上;硬件方面,社区医院基本没有儿科抢救设备,遇到急危重症,处于束手无策的情况。庄德义建议,要新增气管插管、喉镜、监护和复苏设备等,提高遇到儿童急危重症的应急响应能力。

  此外,信息的“壁垒”也是目前存在的现实问题。湖里区禾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徐国山坦言,信息共享是个难题,目前没有专门针对儿童以及儿童疾病的双向转诊通道,“让上级的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共享病历资料、影像、检验资料,才能让孩子们看病走上绿色通道”。

  最后,儿童类疾病的药品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普遍存在配备不够充足的问题。徐国山告诉记者,目前儿童专用的药物种类相对较少,以社区为例,基本在10种左右,部分社区还更少,与成人用药相比,可谓凤毛麟角。

  (记者 曾昊然 通讯员 厦童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