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向纵深推进:清新福建 生态八闽

30.10.2014  11:59

  2013年,全省森林覆盖率达65.95%,连续36年全国领跑;12条主要河流水质保持为优,水域功能达标率98.4%;全省23个城市平均达标天数比例为99.5%——作为水、大气、生态环境质量均保持优良的省份,“生态福建”“清新福建”的金字招牌愈发闪亮。

  “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指标纳入经济社会评价体系和干部考核办法,根据主体功能区定位实行差别化的评价考核制度。”日前,福建省委省政府印发《福建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深入实施生态省战略加快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健全评价考核体系等改革举措,引领福建的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向纵深推进。

   一任接着一任干

  “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福建,生态资源得天独厚。早在2000年,福建就提出了“生态省”建设的战略构想。蓝图绘出,福建省委省政府一任接着一任干。

  2004年底,经国家环保总局论证批准,《福建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出台;2006年4月,福建省政府下发《关于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全面推进生态省建设;2010年1月,《福建生态功能区划》正式实施; 2011年9月,福建省政府下发《福建生态省建设“十二五”规划》;2013年1月,《福建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出台,首次将全省国土明晰规划为优化、重点、限制和禁止4类开发区域,其中占全省五分之二的县(市)和197处区域被列入限制和禁止开发区域。

  今年3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福建省深入实施生态省战略加快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意见》,标志着福建生态省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目前国务院唯一批准建设的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区,福建的生态省建设步入了新阶段。

  “好的生态环境既买不来也借不到。”福建省委书记尤权反复强调,“山清水秀但贫穷落后,不是我们的追求;殷实小康但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同样不是我们的目标。”福建的发展必须把“百姓富”与“生态美”有机结合起来,牢固树立“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

   生态品牌闻名遐迩

  “一路骑行,一路风景,一路心情。”日前,福州市民林东辉一家来到平潭岛,享受了一个绿色假期。回家后,林东辉忍不住在自己的微博中贴照片“晒幸福”:从平潭环岛路上放眼望去,路移景异,银海枣高大挺拔,鸡冠刺桐树形优美,南洋杉与华棕树层次分明。

  过去的平潭,是一个土壤贫瘠、生态环境恶劣的海岛,风大、沙多、缺水。近年来,在平潭综合实验区的建设过程中,当地大力构建绿色屏障、绿色通道、绿色城市、绿色景区、绿色村镇“五绿”工程,逐渐成为海峡两岸人民向往的绿色家园。平潭从风沙岛到国际森林岛的转变,是福建近年来绿色发展的一个真实缩影,彰显了福建“肯出血、肯割肉”的决心和勇气。

  “肯出血”就是要把更多的财政资金用于生态建设。“十二五”期间,福建对22个县(市)、约6000平方公里的水土流失区实施综合治理,省级财政专项经费从过去每年3060万元增加到3.3亿元,同时捆绑林业、国土、环保等资金,每年财政投入超过15亿元。

  “肯割肉”就是对落后的老项目下决心关停淘汰或改造升级,以保护生态。不久前,63家企业因存在环境问题,被福建省环保厅列入省级挂牌督办。福州闽清县近年来向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项目说“”,靠着闻名遐迩的生态品牌,吸引来了众多文化创意、环保科技、旅游休闲等新兴行业。

   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

  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今年“十一”长假,素称福州“后花园”的永泰县,以“洗肺游”“好空气游”等特点吸引游客,仅旅游景区云顶一地就接待游客20.4万人次,创旅游产值6072.6万元。生态环境、旅游品牌成了考核永泰发展的重点题目。

  实现绿色发展,考核“指挥棒”至关重要。2010年,福州就改变了对下属区县考核方式,将特色指标纳入绩效考核体系。借鉴推广福州的做法,福建省委、省政府改革县域发展的综合权重考核,要求各地建立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考核机制。

  今年,福建省更是明确提出,制定实施与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相适应的经济社会评价体系和干部考核办法,对限制开发、禁止开发区域及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取消地区生产总值考核,实行领导干部考核生态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制。福建还在全省建立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责任制和行政问责制,实行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度。这些为福建加快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光明日报记者 高建进)

福建日报评论员:团结奋斗办好福建的事情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文明
让文明礼让风气蔚然成风
  中国自古便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