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诗人樊发稼称"北平"片尾曲歌词非朱自清诗作

27.10.2014  09:18

电视剧《北平无战事》第41集谢木兰被枪杀前,曾向梁经纶吟诵朱自清的《雪朝》,纪念朱自清拒领美国救济粮挨饿至死,这首诗也作为《北平无战事》片尾曲《雪朝》的歌词,这首旋律婉转感伤的主题歌引起了很多观众的兴趣。而就在昨天,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作协全国委员会名誉委员樊发稼在网上发文称,电视剧中出现的这首《雪朝》并非出自朱自清之手,而是他30多年前写的一首同名的儿童诗歌。记者上午电话采访了《北平无战事》编剧刘和平,刘和平回应相关资料来自网络,目前正在查证中,如有失误会改正过来。

今天上午,记者采访了樊发稼。他表示《雪朝》是发表于1982年第1期《儿童文学》杂志,自己1981年创作这首诗时还是个业余作者,《雪朝》这个题目是来自于古诗,诗的内容是怀念童年时代和小伙伴远足玩耍,调子有些感伤。原诗每节四行,被电视剧《北平无战事》摘编后,变成每节三行。樊发稼认为,《雪朝》诗中“队旗在风中飘荡”提到的“队旗”明显不是民国时的产物。

一位撰写过朱自清传记的研究者告诉记者,他没有见过朱自清以《雪朝》为题的诗歌。1922年时,文学研究会的第一本诗歌合集《雪朝》,收录了朱自清、周作人、俞平伯、郭绍虞、叶绍钧、刘延陵、郑振铎等八位作者的187首新诗,其中却没一首诗题名叫《雪朝》。之所以取名《雪朝》,是因为这本书是郑振铎在一个下雪的早晨编的这本书。这位专家表示,《北平无战事》剧中出现的《雪朝》这首诗不像出自朱自清的手笔,因为朱自清进行诗歌创作是在“五四”之后不久,所以保留着那个年代自由诗的特质,散文化的特质比较明显,而这首《雪朝》相对来说比较规范。

此前有报道称,《北平无战事》拍摄结束进入后期制作过程后,导演组与编剧刘和平已经决定用另外一首特制的音乐作为主题曲,而后随着一次次剪辑、修片,导演组与刘和平出于对片子整体的考量,毅然放弃了使用原定主题曲的计划,希望曲作者董颖达能够做出一份更贴近剧作,具有当时味道的作品,同时它在某种程度而言还能显露人物的命运。最后几经讨论,刘和平选定了这首“朱自清的诗”,授意董颖达改编成词进而作曲完成,最终形成剧中由张小清演唱的《雪朝》。

记者上午电话采访了《北平无战事》编剧刘和平,刘和平表示,选用《雪朝》这首诗是来自于网络,在文学助手查到这首诗后,他自己也多次在网络上搜索印证,“查到的资料标明的都是朱自清的诗,没有显现这位樊先生的名字,不知道网上是怎么弄的,我们会进一步查证,如果有失误,我们会出来说明,后面会改正过来。

北平无战事》里引用了很多文学大家的作品,如闻一多的《太阳吟》,卞之琳的《断章》。刘和平说有些东西是到图书馆查询的,有些是网上查到的。如果《雪朝》确实有疏漏,“也说明在今天的信息化时代里进行文学创作要更加谨慎。

(记者邱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