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雅鲁藏布江北岸集中种树 保障成活率成大问题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植树造林,这个词也许听来并不陌生。这其中大都怀着改善环境的良好愿望。但也有不少植树造林工程因为种种原因,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有些甚至进入种了死、死了种的恶性循环,成了面子工程。
在西藏雅鲁藏布江北岸正有一个过万亩的人造林工程正在实施。这里生态环境本就脆弱,那么,这么大面积的人工植树造林如何走出低成活率的怪圈?
在雅鲁藏布江北岸,柳果村村民米玛正在种植沙棘,一铁锹下去,几乎没有碰到土,而全是鹅卵石,发出乒乓的响声。他说,这里常年风沙大,沙子一直吹到村子里:
米玛:以前的话,在这里风沙大的时候,连家门都不能出了。把沙子吹到门口有这么两三毫米那样高。
他正在种植的沙棘,是用来固沙的。这是南木林县雅江北岸生态示范区的一部分。2011年开始试点实验种植,今年3月12号到4月18号,这里完成春季造林13000亩。6月下旬开始已经进入雨季造林。南木林县林业局局长次仁罗布介绍,目前已经种了2万株沙棘、1万多株榆树:
次仁罗布:以前基本就是沙漠地,就是鹅卵石地,就这种。野生植被几乎没有。这里治理以后基本上遮住沙子了。就是防风沙,涵养水源。主要是生态效益。
可是,在这里种树并不容易。南木林县副县长谢祥韬介绍,有些地方种树,连土都是从远处山脚下运来的,保障成活率是大问题:
谢祥韬:西藏这边树木成活率很差。第一个是自然环境,我们南木林这块蒸发量很大,一年2000多毫米,每年降水量才200多毫米。没有水的话这些树根本活不了。这地方还有一个特点,羊啃树皮啃得很厉害。羊只要啃了树苗子的皮,树当天就死。
谢祥韬介绍,他们主要靠利用自然环境和加强种植后后期管理:
谢祥韬:种树之前先修了各种沟渠,利用地势弄成了灌溉渠。使绝大部分地方解决了水的问题。我们从周围这几个村招聘了30名老百姓。不干别的,专门就是把这些树管起来。我们种的树,当年成活率在95%以上,这在西藏是创了个奇迹。
虽然树刚种上不久,柳果村村民米玛已经感受到了一些改变。
米玛:比以前风沙小了,灰尘也少了。对这一片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在高原7月强烈的阳光下,米玛铲着鹅卵石,扶正沙棘苗,唱起了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