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北岸经济开发区产业转型升级的密码
蒋山村将紫菜产业当作“一村一品”的特色致富产业来发展。
东吴港区加大港区硬件投入,增加装卸货物品种,提高火车装车效率,实现水路、铁路、公路多种疏港模式。(记者 蔡昊 摄)
莆田网讯 8月,夏风吹拂着湄洲湾畔,带着一股火热的气息。一场产业转型升级的酣战正在湄洲湾北岸经济开发区打响。
今年上半年,北岸经济开发区的主要经济指标中,地区生产总值、规上工业总产值、实际利用外资(验资口径)、外贸出口总额、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等5项指标增幅位居全市第1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财政总收入等2项指标增幅位居全市第2位。财政总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实际利用外资(验资口径)等3项指标实现“双过半”。经济发展势头正猛,得益于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做大总量、提升存量、做优增量等增强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关键举措。
■ 调结构增强内动力
今年,我市着力打造千亿食品加工产业。食品加工作为我市第二大传统支柱产业,去年实现产值285.38亿元。北岸在发展过程中,也将目光瞄向了食品加工产业这块“香饽饽”。
“北岸的港口优势众多周知,近年来按照‘龙头引领、链条延伸、集群共进’的发展思路,依托港口优势,重点开发东吴临港食品工业园,全力打造食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为全市实现食品加工千亿产值作贡献。”北岸开发区发展和改革局干部唐智明告诉记者,北岸在产业发展中,不断调整结构,重点发展食品加工业、电力能源业、商贸物流业、文化旅游业等四大主导产业,成为全省十大新增长区域之一,也是市委市政府实施“336”工程,打造港口物流吞吐量超亿吨和食品加工千亿产业的主阵地。
目前,和润集团计划在东吴临港工业园建设日处理4000吨大豆饲料蛋白生产线1条,日处理2000吨大豆饲料蛋白兼菜籽生产线1条,日加工1000吨油脂精炼加工生产线2条,日加工600吨的棕榈油分提精炼生产线1条,日加工600吨食用油中小装生产线1条,年产30万吨饲料厂1座。建立大豆蛋白粉、卵磷脂精炼、果葡糖浆等精加工生产线,40万吨筒仓、20万吨油罐等相关粮油贸易及物流仓储,配套的110KVA总变电站和污水处理等环保设施,冷链物流产业园及相关配套设施,进口牛肉、牛奶等食品等。同时在东吴食品工业园区内配套建设15万吨级和5万吨级泊位各1个,总投资100亿元,投资合同谈判已完成,即将动工建设。
除此之外,中粮集团食品加工项目、云顶集团棕榈油加工项目及其他污染小、附加值高的食品加工类项目的前期工作也在积极开展,打造出一条集休闲、旅游、保健食品等高附加值产品,并带动纸箱包装、冠盖包装、物流运输、贸易储备等集聚发展的特色食品产业链。
北岸产业结构高端化、特色化、集聚化发展,这其中也与北岸大力发展电力能源分不开。
7月31日上午10点,在国投湄洲湾第二火电厂项目现场,室外温度32℃, 1000多名工人正在建筑群上加紧施工,现场一片繁忙,掀起阵阵热浪。
这个火电厂项目是国家开发投资公司在湄洲湾投资建设国投煤炭基地之后的又一力作,将依托已建成的煤炭码头和储运基地,打造煤电一体化的重要能源基地。项目总投资68亿元,建设两台1000MW(100万千瓦)机组及配套设施,总用地480亩,用海498亩,主要是利用火电厂一期的预留灰坝场及周边的滩涂海域进行建设,不占用新耕地。
“项目采用EPC总承包建设模式进行,确保了工程进度。”项目工程部负责人林芊介绍说,“项目还将增加3亿元投资,采用高新技术建设烟气脱硫、脱硝、湿式电除尘等环保设施,还配套城市中水利用、灰渣综合利用等循环经济项目,进一步优化节能减排,努力在环保方面作表率。”
该项目将在2016年底实现投产,预计年发电量达100亿千瓦时,每年可贡献44亿元产值,创税超7亿元。该区在努力推进明年年底实现第一台机组并网发电的同时,加快推进火电厂三期、哈纳斯LNG接收站等项目前期工作,全力打造海峡西岸重要的电力供应中心。
“到2020年,北岸力争打造成为海峡西岸最大的电力能源基地。”唐智明表示,北岸正着力加快湄洲湾第二发电厂项目、国投湄洲湾煤炭码头二期工程项目建设,推进国投湄洲湾煤炭码头三期工程、国投湄洲湾火电厂三期项目、哈纳斯LNG接收站等项目前期工作,形成煤电、燃气、风电布局合理、联动发展的电力能源基地。
■ 抓项目促量效齐升
7月初,在东吴港区东2#泊位码头,一台移动式装船机及配套斗轮堆取料机结构件先后安装到位,这是继堆场防风网建设之后该公司今年又一大设备投资。福建八方港口公司生产部负责人介绍说:“整个装船生产线设备投资9100万元。装船线完成后,公司将实现从堆场-斗轮机-皮带机-装船机-货轮连续装船工艺流程,装船效率将从2200吨/小时提升至4000吨/小时,设备的扩张将为福建八方港口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也为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抢占先机。”
同时,该公司积极开发刚性客户,增加装卸货物品种,提高火车装车效率,实现水路、铁路、公路多种疏港模式。港铁联运强发力,上半年东1#、东2#泊位码头已完成吞吐量617万吨,全年吞吐量可望突破1500万吨。
以绿色生态发展理念,抓项目生产技术改革,推动传统优势行业的转型升级。北岸着重改造提升纺织纤维、建造业等传统优势产业,创新研发设计,改造工艺流程,促进节能减排,提升产品质量,提高先进产能和产品附加值。
今年以来,湄洲湾火电厂实施脱硝改造、汽机电液调节系统及变频节能改造,实现企业能量系统优化;赛得利公司针对工业污水、噪音、废气对原有环保设施进行改造提升,推动生产工艺技改升级。引进先进的自动化制程-DCS控制系统、SAP信息管理系统以及Barcode条形码扫描管理系统信息化软硬件的基础上,对原有的生产线进行增产技改,实现生产的自动化、集约化、智能化以及可视化。
■ 现代农业破题发力
位于开发区忠门镇安柄村的天成农牧业公司,2007年从台湾引进了红肉火龙果品种,目前种植面积约300亩,年亩产量超过3000公斤。该公司积极开发农产品的高附加值,推出广受市场欢迎的果花茶、火龙果片等产品,拉长产业链,发展“观光旅游采摘”项目,并通过互联网渠道拓宽销售路子。
用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用先进适用技术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方式拓展农业,北岸闯出了农业经营新路子。现代农业正破题发力,为北岸产业转型升级添辉加彩。
山亭镇蒋山村下蒋自然村将紫菜产业当作“一村一品”的特色致富产业来发展,推广抗高温紫菜新品种以及养殖新方式,种植面积达2000多亩,年产值3200多万元;山亭镇乌垞村利用临海优势,正积极探寻发展海上休闲娱乐、旅游观光、餐饮度假等项目,发展村集体经济。
北岸地处忠门半岛,三面环海,海域面积1250平方公里,其中滩涂面积50平方公里,浅海养殖面积25.273平方公里。去年全区水产品产量13.37万吨,产值12.3亿多元,占农业产值的84%,渔业经济是该区农业经济的一大支柱。
山亭镇蒋山村后丘自然村是个传统渔村,该村的船老大林万李介绍说,去年他和4位渔民合资近700万申造了一船426KW的钢制捕捞渔船,政府补助了35万,并申请了125万的银行低息贷款。该渔船投产第一年,捕捞产值200多万,产生利润100多万。2015年上半年,该村渔民新申造了5艘426千瓦-440千瓦的钢制捕捞渔船,预计年内均可以投入生产。
北岸全力实施渔船创新改造“小改大,木改钢”工作,去年共为全区316艘大小渔船办理更新改造手续,协助建造了33艘钢制捕捞渔船,每艘新船投入资金700万元,累计投入资金2亿多元。同时,积极协助渔民办理渔船免息、低息贷款,并向上级主管部门申请渔船更新改造补助150万元,发放渔船燃油补贴2671.65万元。
此外,北岸还不断完善监管、检验检测、标准化、可追溯体系,建立健全农产品区、镇、村三级监管体制,对基地生产的农产品,实行定点定期检测,实现对农产品质量的全过程、全产业链监管,从田头到餐桌的全程安全保障。
下一步,北岸将拓展提升港口优势,发展壮大主导产业,增强龙头企业实力,加快创新驱动步伐,打造开发区产业升级版。
抓龙头、铸链条、建集群、筑平台、促融合,顺势而为,待时而动,这就是北岸产业转型升级的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