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岸加快综合交通体系建设打造便民交通网络
图为省道201、202无缝对接构建港城互动的主动脉。 林胜奕 摄
莆田网讯 2007年,伴随着妈祖城及东吴港区开发的号角吹响,湄洲湾北岸大交通建设正式拉开帷幕。八年来,高速公路、铁路、普通公路、农村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项目遍地开花。截至目前,北岸开发区拥有高速公路7.14公里、国省干道35公里、农村公路网总里程共约197.22公里,新增市政道路37.1公里,路网密度达到230.38公里/百平方公里,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64.35公里/百平方公里,居全市第一。
■交通迎来大发展
6月初,北岸开发区滨海大道一期工程施工现场一派繁忙,一台台运输车、挖掘机来回穿梭。据了解,滨海大道长5.7公里,总投资约3.1亿元。其中,一期从城港至国投配煤基地发电厂,长3.7公里,二期从湄洲湾第二发电厂至罗屿疏港公路,长2公里。按二级公路路线设计,双向6车道,宽25米。
滨海大道工程是北岸构建综合交通枢纽、完善区域路网建设中重要的干线公路之一。该项目自去年4月份开工以来,工程建设快速推进,截至目前工程共完成投资约5051万元。
北岸开发区交通局局长谢超群表示,滨海大道作为北岸交通路网建设的重要一环,也是打破东吴临港产业片区南北向道路瓶颈制约的重要交通枢纽,对北岸扩大临港产业的发展空间具有重要意义。
港城崛起,交通先行。完善的交通是北岸开发区临港产业发展的有力支撑,随着北岸开发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构建区域一体化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已是大势所趋。近年来,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立足大港口,持续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构建“一高三铁四纵五横”的集输运大交通体系。
其中,“一高”即莆永高速公路北岸段,“三铁”即湄洲湾港口铁路东吴支线、罗屿支线、国投煤炭基地铁路支线,“四纵”即城港大道、西埔通港大道、荔港大道东吴段、平海湾路堤,“五横”即海滨大道、新文公路改造提升工程、东吴大道、金湖大道、滨海大道。
北岸交通局办公室墙上挂着一幅北岸区域路网规划总平面图,谢超群指着规划图介绍说,当前,北岸重点推进总投资达24.5亿元的荔港大道北岸段、东吴中大道二期、罗屿疏港公路、西埔通港大道、罗屿铁路支线、国投配煤铁路支线等在建工程建设;加快推进总投资8亿元的海滨大道、城港路三期、迎宾路等项目前期工作,尽快形成便捷的集铁路、公路、海运于一体的大交通网络。
根据市里下发的《莆田市交通运输局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快莆田市交通运输科学发展跨越发展行动计划的通知》,2014-2018年,北岸力争投资90亿元以上,实现铁路通车9公里、公路通车101公里。
在去年实现总投资13亿元的国投煤炭基地铁路支线、滨海大道国投段、妈祖城配套路网等建成通车的基础上,今年北岸将实现总投资15亿元的罗屿铁路支线、荔港大道东吴段、东吴大道、罗屿疏港公路、迎宾路等建成通车,并完成总投资10亿元的新文公路、忠东路改造提升;2016年实现总投资11亿元的海滨大道、金湖大道等建成通车;2017年实现总投资30亿元的纵一线(平海湾路堤)、西埔通港大道、东吴园区中路等建成通车;2018年前实现滨海大道全段贯通,从而形成方便快捷畅通的交通体系,带动临港产业的发展。
■打造1小时交通圈
交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官,一头挑着发展,一头牵着民生。北岸不断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以大交通促大发展,让越来越多的老百姓从中受益。
2012年11月18日,北岸第一条高速公路——莆永高速公路北岸段正式通车,从此“一脚油门到市区”,北岸高速公路从无到有,实现了零的突破。
“现在从山亭镇东吴港收费站进莆永高速,到市区只要30分钟,比原来节省20分钟。”说起莆永高速北岸段,北岸山亭镇个体户林万福由衷高兴。
老林从事海鲜生意十几年,常年承包一辆货车往莆田市区、福州、泉州、浙江等地批发市场贩卖海鲜。“以前只有一条新文路通往市区,经常堵车,活鲜在路上经不起耽搁。如今,新文路拓宽了,连接市区的还有城港大道,高速路又开通了,出门做生意更方便了。”林万福说。
老林口中的新文路也是北岸城区主干道,作为外界通向湄洲岛的唯一通道,北岸致力于把新文路打造成一条窗口形象路。如今,经过改造提升,开车的市民最大的感受是道路变宽敞了,交通标线更清晰了,公路沿线的绿化也十分养眼。
据了解,新文公路改造提升工程以山亭镇冯厝村为起点,文甲码头为终点,全长6.67公里。该工程包括慢车道、边分带、给排水管线、交通设施、绿化等建设内容。建成后,将进一步完善北岸干线路网布局,形成方便快捷畅通的交通体系。
眼下,北岸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围绕“一高三铁四纵五横”,以疏港通道为重点、以农村公路为依托、以附属道路为补充的集疏运综合网络全面形成,基本实现了乡镇、村通县区、通市区“1小时交通圈”。
■阡陌村道连民心
如果说,北岸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一幅气势磅礴的绚丽图画,那么该区农村道路村村硬化工程就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农村公路与群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近年来,北岸把农村道路硬化工作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本着“政策引领、项目带动、社会捐资、政府扶持”的工作思路,改变过去“等、靠、要”的传统思想,大胆谋划,主动作为,走出了一条美丽“嬗变”之路。
根据各村村情,区里制定村庄道路硬化规划,同时积极争取上级农村公路建设补助资金,并发动群众为家乡建设奉献一份爱心。各村也给在外乡亲发出倡议,动员他们捐款修路。在外工作或做生意的人听说家乡修路,纷纷赶来帮忙,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村民建设公路热情高涨,纷纷投工投劳。一些群众说,修的是路,连的是心,公路硬化平整后变得好走了,大家心里舒畅多了。
北岸现有农村公路网总里程约197.22公里,其中县道8.29公里,乡道38.33公里,村道150.6公里。农村公路水泥路面硬化里程正以每年8-10公里的速度逐步增加,硬化率逐年提高,通较大自然村公路硬化率已达100%,形成了一张干支相连、乡村互通的农村路网,方便农民群众的出行,架起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桥梁。
“出家门口就迈上了水泥路,这是以前做梦都不敢想的事。”站在家门口新修的水泥路上,北岸山亭镇山亭村林大爷高兴地说道。
曾经,平整、宽阔的道路对农村群众来说,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梦,泥泞路是他们出行的常见道路。随着农村公路建设的开展,如今,一条条黄泥路变成了水泥路,昔日的羊肠小道变成了宽敞的大道,串起了散落的村庄,点缀着希望的田野,承载着农民致富的企盼。
与其他地区一样,北岸同样面临着如何管理、养护好这些路的问题。俗话说“三分建、七分养”。要巩固农村公路建设成果,必须在养护管理上下功夫。为此,2010年,北岸成立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所,加强全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不断提高农村公路的通行能力。
北岸现有群养农村公路共141.1公里,每年争取到省市补助资金共15.8万元,区级配套补助资金共10.16万元。该区坚持建养并重,牢固树立“建设是发展,养护管理也是发展,而且是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区、镇、村三级均配备养护专职人员。每月底,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所会组织一次养护检查,并定期开展培训工作。在近几年的全市农村公路养护考评工作中,北岸均取得较好成绩。
与此同时,北岸大力实施农村公路安保工程,加强农村公路的标识、标线、护栏等安全设施建设,争取到省市区补助资金共164万元。从2009年至今,共实施农村公路安保工程总里程39.88公里,提前一年超额完成市里下达的39.48公里的任务,基本覆盖辖区各行政村,农村公路交通安全状况明显改善。
经过新一轮的路网规划调整,至2030年该区农村公路网合计总里程将达到302公里,其中县道新增8.99公里,乡道新增43.89公里,村道新增51.63公里,密度将达到287.6公里/百平方公里,是现密度的1.54倍。(湄洲日报记者 林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