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九旬劳模将青春倾注在病房 曾受到周总理接见

28.09.2014  10:08

  福州新闻网9月28日讯 她是见证共和国成长的老劳模,早在50多年前就以市传染病医院首批护士的身份获评全国劳模,受到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年过九旬,她不求索取,却试图再做些什么,再为后辈留下些什么,希望用自己的余光和微热来照亮他人的生命。她叫詹宝珠,是原福州市传染病医院副院长、副主任护士。国庆前夕,记者和市总工会干部上门看望慰问詹奶奶,听她讲述精彩的劳动人生,她的故事今日将在市总工会举办的劳模讲坛上分享。

  詹宝珠出生在农村的贫困家庭,在她的记忆里,当时的福州地区烈性传染病十分猖獗,她的童年充斥着疾病和死亡。也正是从那时起,她立下信念:要身着白衣,为延续每一个鲜活的生命不懈努力。

  63年前的夏天,她举债从英国人创办的柴井高级护士学校毕业,成为市传染病医院的第一批护士。“那时候医院只有10多人的医疗团队和近乎原始的医疗条件,在迎战白喉、流行性乙脑、霍乱、麻疹等凶险传染病战斗中,我们孤独却从未退却。”詹宝珠说。

  在从事临床护理的50个年头里,詹宝珠将自己的青春与热情都倾注在了病房。在传染病肆虐期,她几乎日夜坚守在病房。有一次,为了抢救一名流行性脑脊髓炎的危重病人,她冒着被传染的危险,口对口对病人进行人工呼吸,以自己的生命为赌注,挽救了垂危的生命。她说:“尽一切气力拯救生命是医疗工作者的本能,我无法迟疑。每一个生命都一样珍贵,我不能眼睁睁看着生命凋零。

  打开一本本发黄的相册,詹奶奶和我们介绍起了她的发明。从“昏迷病人输液器”到“输液防冷护架”;从“大量液体分装架”到“葡萄糖安瓿固定架”;从“双口蒸气吸入器”到“注射针头保护盒”……在上世纪50年代白喉流行时期,为了减少白喉患者气管切开后创口的愈合时间,她通过一系列自创的护理方法,大大降低了伤口感染发生率。这些现在看来或许很简陋和陈旧的设备,却饱含着她数十年来护理工作的心血。在那个年代里,这就是她服务病人、拯救生命的“武器”。

  相册的最后一页,是一张詹奶奶佩戴劳模徽章登上天安门城楼的照片。戴起珍爱的劳模徽章,手捧劳模奖状,詹奶奶眼里依旧闪烁着激动的泪花(如图)。“在劳模身上,总有一种坚持一种力量让人敬畏。国庆前夕我们分享詹奶奶的劳动人生,希望劳模精神伴随共和国的成长愈发闪亮。”市总工会领导说。

  (福州日报记者 李白蕾/文 俞松/摄)

【责任编辑:黄新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