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让劳动教育“活起来”

15.04.2020  21:51

  “我要让学生们在劳动的过程中体会到美。”北京市外事学校分校的刘静老师说。4月6日,刘静老师最新一期的劳动课录播课程在北京市西城区中小学线上学习平台上线了,学生们在“劳动教育”科目中就能看到这节名为“《一收一纳间》衣物篇:轻松有趣的小”的课程。(4月14日《中国青年报》)

  劳动教育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但不必讳言,社会上一度对劳动教育的价值有所忽视,“在学校中被弱化、在家庭中被淡化”,以至出现“小学生不会剥鸡蛋、不会系鞋带”“大学生不会洗衣、不会做饭”等现象,不时引发舆论热议。

  《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提出,“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劳动教育虽以劳动为载体,但劳动不等同于劳动教育。劳动教育如何开展?北京市外事学校分校刘静老师的回答是——要让学生在劳动过程中体会到美。不少专家也持相同看法,一些中小学也是大力倡导“劳动最美”的理念,并积极探索了“劳动+”育人模式。据报道,重庆市人民小学日前在全市率先发布了《家庭劳动教育指导手册》(以下简称《指导手册》),并研发推出了劳动教育小程序“劳动萌主”系统,对学生劳动教育进行综合评价。业内人士认为,此举开创了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新路径。

  首先,“劳动+”的育人模式,可谓找准了劳动和教育的结合点。劳动习惯养成基础在家庭,关键在青少年时期。如重庆这所小学推出《指导手册》,就是引导学生通过参与家庭劳动,获得丰富的实践经验,培养创造性劳动思维,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这也是对家长的一种引导,有利于破除陈旧观念,正确认识劳动教育的价值。

  其次,“劳动+”的育人模式内容丰富,覆盖学生生活方方面面。据介绍,《指导手册》按照1—6年级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围绕学生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梳理出各年级学生需做到的“十二件小事”任务清单。这使得劳动教育不再空泛空洞,而变得更为具象。对学生来说,可按照手册循序实施,每个年龄段孩子都有“”可做,并能乐在其中;对家长来说,看到如此丰富多彩的安排,也自然会积极响应,主动配合做好家校共育。

  第三,“劳动+”的育人模式形式新颖,增强了劳动教育趣味性。比如,重庆市人民小学研发推出的“劳动萌主”小程序,是配合《指导手册》的一种学生劳动评价系统,类似闯关升级的游戏项目。将学生劳动项目设置为不同的任务,孩子完成相应的劳动任务,就意味着“闯关”成功,这样的获得感、成就感,无疑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劳动的热情。

  可以说,“劳动+”不仅仅是引导孩子,更引导了家庭的加入,并融入了社会,让劳动教育的独特育人价值和儿童本位的特色得到了充分彰显,让劳动教育“活起来”。(泉州文明办 付彪)

福建日报评论员:团结奋斗办好福建的事情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文明
让文明礼让风气蔚然成风
  中国自古便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