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抓好关键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05.08.2015  14:00

  劳动教育是面向所有学生的教育。劳动学习是人人必须拥有的经历,获得劳动体验、习得劳动本领、创造劳动价值、享受劳动成果,是每个学生的基本权利。在基础教育中,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劳动课程,落实课时、教材、设备、教师,切实开展劳动教育。

  劳动教育是贯穿人的一生的教育。劳动是人在家庭和社会中安身立命的法宝,而教育是有关键期的,就像必须从小开始练钢琴才能成为专业的钢琴家一样,一些深层次的劳技意识和习惯的养成,需要从小孩子开始。家庭作为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对于孩子劳动习惯的养成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在社区和学校中的劳动体验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其今后对职业的选择,人们对待劳动的态度会影响其人生的价值观和幸福感。因此,劳动教育必须与家庭教育相结合,与社区教育相结合,与职业教育相结合,与劳动者终身的自我教育相结合。

  劳动教育是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劳动教育强调动脑与动手、实践和体验相结合,在全方位的素质教育中有其他教育不可替代的优势,劳动知识、技能、态度、方法与习惯的习得是以每个学生的个体经验和亲身实践为基础的,任何学习者都不可能通过间接经验获得熟练的劳动与技术的操作技能和情感体验。劳动教育具有跨学科的特征,既是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语文、艺术、思想品德等学科基本知识的综合运用,也融合了社会、经济、法律、伦理、心理、环境等内容的教育视野。劳动教育的开展应该以“做中学”和“学中做”为基本特征,师生共同围绕要解决的问题和要完成的任务等真实劳动项目,进行包含操作、设计、体验、探究、创造等在内的学习过程。劳动教育注重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及行为与习惯等方面目标的统整,从而达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促技、以劳强体、以劳益美、以劳创新的目的。

  劳动教育与技术教育是相辅相成的。技术存在于劳动中,劳动与技术密不可分,劳动是以技术应用和技术创新为核心的实践活动。劳动教育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把握技术的构成要素和发展态势,并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阶段,逐步增加技术含量,形成技术素养上的内在序列和梯度结构,帮助学生建构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并具有个性特征的技术素养体系。(■傅小芳 作者系江苏省苏州市职业大学教务处处长、教授)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