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应从课本回归自然生活
近日,教育部发布了2020年修订版《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将劳动列为高中必修课程,引发热议。(2020年6月5日南方日报)
近年来,劳动教育被淡化、弱化,主要原因是教育功利化。青少年“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缺少劳动意识,不珍惜劳动成果、轻视劳动、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生活自理能力较差等现象相当普遍、严重。
一顶草帽、一副手套,手持镰刀,一群躬身割水稻、打谷子的“农民”是实实在在的劳动者;一把扫把,一手拿着撮箕,弯着腰清扫着地上的落叶和垃圾,桔黄色的背心,外面套了一件透明的雨衣的“环卫工”是真真正正的劳动者……真正的劳动教育,从来都不在课本的字里行间,而在地头田间,在马路牙边,在我们的日常生活点滴之间。
劳动教育是人生成长的必修课,孩子们的课堂应该是充满活力的课堂。学生在真实的场景学习,通过亲自参与劳动实践体验,既能有效衔接学生的知识世界与现实生活世界,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生活的热情和积极性。劳动教育就应该在真正的劳动中进行。“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曾经,南宋诗人范成大在《四时田园杂兴》中所描绘的令人向往的乡土田园儿童活动场景,我们希望当今乃至未来更多的儿童同样能体会到。
劳动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要手段和措施。认真开展劳动教育,避免劳动教育走形式,确保劳动教育效果,发挥劳动教育成效。各学校一定要做好劳动教育的顶层设计,把劳动教育同其他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自然教育为路径,以课程为抓手,让学生能够在种植的过程中认识各种农作物,在认识各种农作物的基础上热爱自然,从而学会热爱生活。让教育回归生活,让自然成为教育的天然课堂。重视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切实开创素质教育活力课堂,致力开发多种校本教材,这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
劳动教育应从课本回归自然,既需要形成社会共识,也需付诸社会实践。学校、家长和社会是时候改正轻视劳动教育的观念,重视孩子的劳动教育了,让学生切实经历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砺意志。教育引导他们学会劳动、学会勤俭、学会感恩、学会助人,立志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发挥劳动教育的独特育人作用。让孩子们不再通过单薄的课本了解“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半知半解“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在想象中体恤“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艰辛。
劳动教育是成长道路上必要的“补课”,让劳动教育回归真正的生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引用“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叮嘱青少年要从小养成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用自己的双手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祝他们在自然生活中像小树苗一样茁壮成长。
(鼓楼文明办报送 宴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