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乡村儿童阅读 让精神食粮滋养祖国花朵

20.04.2021  17:24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课外阅读资源匮乏,实际课外阅读数量、时间和城市存在较大差异,普遍缺少家长的参与和陪伴……2018年5月,中国扶贫基金会、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携手爱心企业联合发布了一份针对中西部贫困地区的《乡村儿童阅读报告》,揭示了贫困地区儿童在课外阅读中面临的问题。(4月20日《新京报》)

  阅读是开拓孩子们的视野、了解世界的的重要方式。然而在一些农村尤其是边远地区,优质的儿童图书资源匮乏,阻挡了孩子们“看世界”的脚步。曾经的无书可读成为制约乡村儿童阅读的一大瓶颈,当城市儿童面临着读之不尽的海量图书资源时,不少乡村儿童的阅读长期停留在简单的课本和教辅类图书。记者采访中发现,对于乡村儿童而言,家庭购书的情况很少,学校的图书室或教室的图书角成为乡村儿童获取课外读物的主要来源。

  一项调查显示,近30%的乡村少年儿童没有去图书馆看过书,74%的受访乡村儿童一年阅读的课外读物不足10本,超过36%的儿童一年只读了不到3本书,超过71%的乡村家庭藏书不足10本,一本课外读物都没有的乡村儿童占比接近20%,72.8%的贫困地区乡村儿童每周阅读次数低于4次,89.9%受访儿童父母平时基本不读或只是偶尔读书,并未养成读书习惯,无法陪伴和引导儿童阅读。同时,受经济条件和认识水平所限,父母给孩子买的书也多是习题集、作文书。乡村少年儿童阅读困难的主要原因是图书价格偏贵、不能到图书馆借书是获取图书资源的主要困难。

  乡村少年儿童“读书贫困”现象,应该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书是知识的海洋”,“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本好书会影响人的一生”。高尔基说:每一本书都是一个用黑字印在白纸上的灵魂,只要我的眼睛、我的理智接触了它,它就活起来了。有人认为,阅读的生活与人生,草长莺飞,繁花似锦;不阅读的生活与人生,则是一望无际的、令人窒息的荒凉和寂寥。唯有读书,缓解荒芜。

  人的精神发育史,应该是他本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有人认为:人既然作为人,存在着就必须阅读。生命因为读书而充实,因为充实而快乐。尤其是在物质生活丰富的今天,多读书,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十分必要和有益的。随着人类的进步,时代的发展,给读书注入了新的内含。多读书,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十分必要和有益的。尤其是少年儿童,多读书是他们健康成长的精神上的“维他命”,获取知识的宝库。

  乡村少年儿童“读书贫困”亟待“脱困”。随着人们对阅读的重要性认识的提高,如今乡村儿童阅读已经引起各级的关注,越来越多的公益机构也加入了乡村儿童阅读的队伍,用培养阅读教师、捐助童书等方式,帮助乡村儿童能多读书好书。但是仍需要多方助力乡村儿童阅读。诸如公益机构发挥积极作用,号召捐赠,城市书籍可以调借,不妨多送书下乡,为山区儿童捐赠出课外读物及多个爱心读书角,让书籍助力孩子们的想象力,让乡村孩子有更多、更丰富的阅读选择。让精神食粮滋养祖国花朵。相信在更多人的关注下,这些来自乡村尤其是偏远地区的孩子们,能够用书本打开探寻世界的窗户,用书本为梦想插上翅膀。(莆田文明网 风铃)

福建日报评论员:团结奋斗办好福建的事情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文明
让文明礼让风气蔚然成风
  中国自古便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