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报:“惊心动魄”的财税改革离不开公众参与
财政部部长楼继伟近日向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报告今年以来预算执行情况时指出,《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已经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财政部门要按照《总体方案》的要求,着力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力争今明两年取得决定性进展;尽快开展规范税收优惠政策工作;尽快形成理顺中央和地方事权关系的研究报告等。
《总体方案》明确财税体制重点推进三方面改革,包括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加快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现代预算制度;建立有利于科学发展、社会公平、市场统一的税收制度体系;调整中央和地方政府间财政关系,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从楼继伟的报告得知,上述三方面改革已列为下一步财政工作的重点,目前改革处于有利时机,应大力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尽快取得实质性进展和重大突破。
与以往主要从经济体制改革角度定位财税体制改革不同,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的目标,内在地与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相对接匹配。惟其如此,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不但需要高瞻远瞩的顶层设计,也需要大力调动基层探索的积极性,吸纳群众创造的智慧和活力。建立税收制度体系关系到如何“取之于民”,建立现代预算制度关系到如何“用之于民”,调整中央和地方政府间财政关系,关系到中央和地方在“花钱”和“办事”之间的协调平衡,每个方面的每项改革,都不能缺少对政府权力的规范制约,公众的参与和监督都不能缺席。
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现代预算制度,关键要加强人大和社会公众对政府预算的监督,使预算成为规范政府行为、约束政府支出的法律“硬约束”,实现政府预算公开常态化、标准化、精细化,做到政府花的每分钱都要有预算作为依据,任何违反预算的政府支出都要严格依法追究。为此,必须强化和突出人大审核、监督政府预算的政治职能,把预算监督打造成为人大监督政府的重要“杀手锏”。社会公众既要通过监督人大工作,间接发挥监督政府预算的作用,也要理直气壮参与政府的预算行为,直接行使监督政府预算的权利。
深化税收制度改革,建立科学、公平、高效的税收制度体系,关系到居民和企业所承担税负的水平,而税负水平又决定了居民和企业的生产生活成本。无论是提高直接税比重,调整消费税征收范围、环节、税率,还是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加快房地产税立法并推出房产税改革,等等,都是直接影响税负、收入和“幸福指数”的敏感领域的改革。越是这种高度敏感、牵一发动全身的改革,越需要高度关切普通群众的疾苦,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让公众真正参与税收改革决策与运作,以巩固税改的社会基础和合法性。
而建立中央和地方按照事权分担支出责任的制度,既是要进一步理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花钱”和“办事”的权责关系,同时也是要进一步理顺政府、社会、公民三者之间的关系。改革的基本方向是中央向地方释放部分财权,进一步明确地方政府事权,使地方政府更有效履行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保障等职能。在此过程中,地方政府面临着加快转变职能、推动多边社会治理、扩大基层民主的压力,这要求地方政府更加克制使用手中的权力,更加敬畏社会公益和公民权利,在更开放的格局中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一个国家的财政史是惊心动魄的,如果你读它,会从中看到不仅是经济的发展,而且是社会的结构和公平正义的程度。”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也将是一场“惊心动魄”的变革,从中不仅会看到经济的增长和财力的增强,还会看到社会的发育转型和民主政治的发展成熟,看到公众的参与和公民权利的成长发挥的巨大作用。洪范(北京 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