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德满都谷地:那些被震毁的神迹
4月27日,加德满都,当地居民坐在倒塌的古迹废墟旁。
尼泊尔地震不仅震坏了当地居民的房屋,也摧毁了加德满都享誉世界的古迹。
4月25日尼泊尔8.1级强震已经造成近4000人遇难,作为旅游胜地,尼泊尔众多的世界文化遗产也在地震中遭到严重损毁,甚至完全坍塌。
加德满都谷地(包括加德满都、帕坦、巴德岗三个城市)有8处文化遗产,197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录。
这两天,网络上也在流传着各种版本的“尼泊尔,这些美景你再也看不到了”之类的文章,虽然目前还没有官方统计数据公布,不过穷游网“穷游锦囊编辑部”已经在第一时间统计了尼泊尔各景点受灾的情况,并公布了图片资料。
穷游锦囊编辑部的“悟空”(网名)介绍,这份名单是依靠各地穷游网友、Instagram、Twitter图片对比出来的。这份名单显示,共有14处古建损毁,且这些古建基本都属于世界文化遗产范围之内。
地震对尼泊尔旅游业的影响不言而喻。据尼泊尔官方电视台报道,加德满都谷地中90%的古老广场建筑、宗教庙宇已在这次大地震及其后的强烈余震中坍塌,国内八大世界文化遗产中的3处完全坍塌,另有3处受损严重。
这次受损最严重、完全坍塌的,也是尼泊尔最负盛名的3处世界文化遗产:首都加德满都的地标性建筑达啦哈啦塔完全坍塌;杜巴广场玛珠神庙群主体完全坍塌;尼泊尔中世纪建筑和艺术的发源地巴德岗法希得噶神庙完全坍塌。
加德满都著名世界文化遗产杜巴广场上三分之二的建筑物也在强震中倒塌。首都的杜巴广场是尼泊尔最著名的广场,是当年国王加冕之所,广场上的玛珠神庙群也在这次地震中主体完全坍塌。被称为“尼泊尔故宫”的老皇宫主墙也在地震中开裂以及部分坍塌,建筑基本损毁。
位于加德满都东部的博大哈佛塔是亚洲乃至世界最大的覆钵体半圆形佛塔,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现在这座佛塔顶部开裂,周围小佛塔部分坍塌。
尼泊尔另外一处世界文化遗产,被称为世界建筑史“露天博物馆”的帕坦杜巴广场也受到地震影响,广场的一座神庙坍塌,其他建筑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
位于加德满都以东14公里的巴德岗法希得噶神庙是尼泊尔中世纪建筑和艺术的发源地,神庙在这次地震中完全坍塌,成为一片废墟。
在另一处世界文化遗产巴德岗,约一半的房屋被摧毁,约80%的寺庙遭到损坏。
■ 释疑
砖木结构建筑
抗震能力较差
对比震后受损古建的资料不难发现,这次损毁严重的古建大多为砖木结构古建筑,这与我国古建建筑结构类似。
据了解,在尼泊尔的寺庙,大部分是由砖砌到三到五层楼的高度,且以土木结构和砖木结构为主。
砖木结构的特点就是,适应于承受压力,但不适合承受弯矩,在地震水平力作用下就非常脆弱。尼泊尔被损毁的古建筑大都采用木材和四角加固的石料,这些建筑抵抗地震性能较差。
而在这次地震中毁坏程度较轻的则是木结构建筑,这是因为,木结构建筑本身重量轻,地震时产生的作用力就较小。而且,木结构建筑如果在施工过程中铆得好,木作件之间契合严密,就能较好地保证其整体性,不容易倒塌。
采写/新京报记者 王荟
本版图片
新京报首席记者 陈杰
■ 链接
宗教和艺术在加都激荡
加德满都杜巴广场老皇宫(哈努曼多卡宫)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杜巴广场的介绍称:“特有的层叠塔庙主要由火砖、灰泥和木料建成,屋顶陶瓦,间有镀金铜饰;窗户、门廊和梁柱极富雕琢。佛教和印度教在尼泊尔共荣远超千年,其艺术和建筑文明在这里交融激荡。”
哈努曼多卡宫是尼泊尔的故宫,在全国现存历史遗迹中,规模最大、艺术收藏最丰富。哈努曼多卡意为“猴神门”。哈努曼是尼泊尔脍炙人口的古代神话 故事中神通广大、扬善除恶的神猴,在这里,人们把猴神哈努曼当作捍卫正义的化身加以崇拜。猴神像立于宫门左侧高约两米的石墩上,头上罩着一顶朱红锦缎华 盖,脸部终年蒙着一块朱纱,故名猴神门宫。
博大哈佛塔
全世界最大的圆佛塔。塔基外缘刻有108尊阿弥陀佛的小浮雕,小佛像沾染着红色涂料,戴着黄花,经幡随风飘扬。
佛塔采用了覆钵式结构方式,白色的塔基共有三层八角形平台,平台四面有台阶通向半圆形塔身,石阶旁又各有石狮数对。平台的外围有十六角形的角墙环绕,墙壁上镶嵌着一尺高的转经筒。塔身共分五层。这座佛塔通常认为由6世纪李查维王朝所建。
大佛塔周围的建筑比较有意思。圆穹外围有一些藏传佛寺,色彩斑斓的唐卡、金光灿灿的经轮、浓浓的酥油味、偶尔传来的诵经声。
比姆森塔(达啦哈啦塔)
以尼泊尔抗英民族英雄比姆·森·塔帕的名字命名,是尼泊尔主要地标之一,始建于1832年,位于首都加德满都通迪凯尔广场附近,是加德满都最高的建筑。塔楼高达52米,远远就可以看到,很是醒目。1934年遭到大地震破坏后,又进行了重新修建,附近还建设了公园。
比姆森生前曾筑高塔两座,另一座已于1834年大地震时倒塌,此塔经受了两次强烈地震考验。1934年大地震时,塔附近的房屋倒毁殆尽,而它却安然无恙,保存完好。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