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学习文史委提议:加强文庙书院保护推进闽南文化传承

21.01.2016  11:24

  市政协委员分组讨论“两会”有关报告和文件本报记者张伟斌摄

  历史上漳州就是海滨邹鲁,崇文重教,文脉绵长,文风鼎盛,文庙、书院历史悠久,数量众多,是闽南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松洲书院最早可追溯到唐代,文庙始建于宋庆历四年,现存的还有漳浦县文庙、平和九峰文庙、龙海海澄文庙等。

  现状:

  遭受破坏,越来越少

  据了解,近年来,漳州市重视文庙、书院及遗址的保护,漳州府文庙棂星门、泮池、照壁正规划重修之中,星云书院正规划开建,松洲书院、长泰文庙等已修复或正在修复修建中,龙文则设立北溪书院。全市有19座书院列为各级文保单位或文物普查点。但在历史变迁中,尤其是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漳州市保留下来的古文庙、书院越来越少,有加速消亡的趋势,许多地方保护意识不强,保护措施不到位,大部分古文庙、书院残破不堪,或被改建或改为他用。

  建议:

  保护、修复、重修,多举措并行

  古文庙、书院具有稀缺性、不可再生性,以及特殊的文化价值,保护迫在眉睫,刻不容缓。对此,漳州市政协学习文史委员会提出提案,建议多举措并行,加强文庙书院保护,推进闽南文化传承。

  建议全面普查古文庙、书院遗址,做好图片、影像、文字资料档案;确定重点保护的古书院对象,如对松洲书院、邺山书院等进行修复;腾退挪用文庙、书院的单位,进行重点修缮。特别是重点保护修复那些现存文庙,按原有格局建制,恢复各项配置,发挥功能作用。同时,采取强有力的行政、法律干预,坚决制止并杜绝损毁书院遗址的行为。市、县(市、区)财政每年要增加相应的保护维修专项经费,专用于古文庙、书院的保护和利用。

  建议严格按照古代规制,修复漳州文庙。在重修棂星门、泮池、照壁过程中,应遵循文庙自宋元以来所形成的“左庙右学”建制和明代风貌,并按照《漳州府志》中“府学舆图”所反映的建筑布局进行复原。由于府学建筑早已湮毁,建议把府学重建工程列入建设规划项目,抓紧实施。

  目前,漳州芝山公园二期项目尚待启动建设中。建议将芝山书院列入,择地重修,设立朱子纪念馆(朱子祠),开辟朱子文化研习堂所,使芝山再次成为漳州重要的文化地标。

  建议尽快恢复漳州文庙内部各项配置,隆重举行漳州祭孔典礼,举办开笔礼、成人礼等系列主题活动,将文庙书院建成传统文化讲堂,传承闽南优秀传统文化。

  ☉本报记者郑来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