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文化内涵建设为旅游复苏“生金”

13.10.2020  11:40

  在世界长寿之乡贺州首台大型旅游演艺《寻根黄姚》8天长假期间演出近30场,场场爆满,弥补了千年古镇黄姚古镇过去产品内涵过于单一的不足,成为《印象·刘三姐》《桂林千古情》之后广西文旅业的一张新名片,以及后疫情时代我国旅游演艺市场的首个现象级爆款,实现旅游消费224.90亿元,同比恢复85.9%(10月10日中新网)

  国庆中秋期间,因疫情阻隔了大半年的国人纷纷出游,赏大好河山,度欢乐佳节。文旅部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到10月1-8日,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6.7亿人次,同比恢复80.3%;实现国内旅游收入765.1亿元,同比恢复89.5%……一大批历史文化名城,更是拿出厚重精彩的文化活动来吸引游客。打好旅游复苏牌,光有山水风光显然是少了底蕴的,也不利于复苏。通过文化托底,文化加盟,旅游景区才能成为后疫情时代游客纷至沓来的好地方,成为安全旅游难忘的记忆。

  加强文化内涵建设才能为旅游复苏更好“增码”。很多闻名遐迩的景区,早已名声在外。能在美丽的自然风光中让文化也独树一帜,对于游客的吸引力才更不一般。如桂林利用疫情防控期间游客少的空隙,重建逍遥楼、改建东西巷、维修靖江王府,排练六十年历史山歌《刘三姐》等等,为旅游复苏在漓江边上营造了桂林山水文化新地标。由此为山水风光增加旅游砝码,才更加助推当地旅游业复苏,让游客觉得这样的风光值得畅游,为景区赢得游客才能增加“砝码”。

  文化是景区最吸引人的气质,也是旅游复苏不可缺的优选条件。大家都明白,朱颜易改,只有内涵永驻。景区的旅游风景,要想魅力永久,只有在文化上不断加高加固,有效升温,才能使得景区不断光鲜亮丽。而这些单纯地靠建设宽大的马路,建设景区的各种风景玩法是无法充盈的。只有深入挖掘一个地方、一座城市的文化特质,就如桂林的山歌,通过时代新传唱,才能不断筑牢城市旅游复苏发展的新内涵,增强吸引人的气质。

  要加大旅游行业的复苏力度,消弭疫情带来的损失,用文化“生景”才能更好“生金”。要壮大旅游业,提振经济文化发展的信心,在地方特色文化上做好大文章,在传统文化传承,非遗产品开发,红色文化育人、景区群众性的文化活动,保护和利用景区的古建筑、传统民居等方面一着不让,才能让大自然美景和地方文化的双剑合璧,让游客更好地感受好山好水好风光。

  国内旅游已呈现出明显的回暖态势。用文化提升旅游品质,用旅游带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需要加快速度,只有多让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度融合,才能使文化和旅游从浅层相加转向深度相乘,为文化和旅游全面复苏注入发展的新动能。(晋安区文明办 黎昌)

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本届政府任期即将结束。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