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交流合作 发展厦门果蔬种业

01.07.2014  13:59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先后培育并推广了高产、优质粮棉油等农作物新品种、新组合万余个;近年来,我国种子企业的研发水平也取得长足进展。但与跨国公司相比,民族种业的差距不言而喻,特别是果蔬种业被“洋种子”垄断已是不争的事实。遵循高科技产业的发展规律,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加快构建“育繁推一体化”的商业化育种体系,已成为做大做强我国种业的不二选择。厦门市老科协经过一年多的调研,认为厦门有基础、有资源,可以为发展中国果蔬种业作出贡献。

   一、厦门市果蔬种业发展的现状

  1. 厦门已成为具有较大影响力,以中、晚熟花椰菜为主的蔬菜种子销售批发市场和种苗销售集散中心。我市现有34家农作物种子经营企业,年销售种子426.6万公斤,占全省销售总量80%。同安、翔安的花椰菜种子驰名全国,农友公司西甜瓜及茄果类蔬菜新品种选育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花椰菜推广面积250万亩,占全国市场70%;农友品牌甜瓜、小型西瓜、小番茄占全国市场60%。如意集团[0.50% 资金 研报]的工厂化反季节蔬菜嫁接育苗,年产1800万株蔬菜瓜果嫁接苗,销售全省各地;百利种苗有限公司年生产各类蔬菜嫁接苗、茄果类实生苗3000万株,辐射福建、浙江、江西、广东、海南五省。在我市的蔬菜种苗经营集中区翔安区,现有注册资本100万元以上种子经营企业16家,在全国建有育繁基地面积3800多亩,年销售农作物蔬菜种子100多万公斤,品种近2000个。

  2. 厦门果蔬种业对台交流合作成效显着。据不完全统计,除农友种苗外,还有10多家企业与台湾种子种苗业界建立了合作关系,引进的台湾品种多达1300个、金额1亿元以上。以厦门文兴、厦门中厦、厦门金得盛等为龙头,形成了胡萝卜、松花菜、台湾长茄、西甜瓜等为主的对台引种中心。

  3. 厦门市发展现代果蔬种业具有五大优势:一是区位优势。厦门已成海西中心城市,气候条件优良,土地资源类型多样,生物种类丰富。二是经济优势。我市经济实力增强,市、区政府的财力和调控经济的能力提高,为现代种业发展打下经济基础。三是对台优势。2010年,农业部批复厦门设立全国首个也是唯一一个国家级“对台农业交流合作基地”。四是科研人才优势。在厦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有研发能力较强的生物科学和农业科技人才队伍,从事果蔬引种、驯化、育种、种苗繁育、栽培及技术推广的中高级科技人才达200多人,种业企业的研发人员也有上百人。五是我市原有果蔬种业研发基础较好,成果较为丰硕。市农科所荣获市科技进步奖及省部级奖项有10多个。省亚热带植物研究所在引种、驯化、品种选育、栽培技术创新等方面成果显着。

  4. 厦门果蔬种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一是科研投入少,研发能力弱,科技创新乏力。2006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蔬菜科研所被整合、撤销,造成科研课题中断、种质资源流失。二是种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不强。全市种业使用的品种绝大多数来自国外和台湾地区。三是农业发展空间收缩,土地利用成本提高。目前全市耕地已不足2万公顷(30万亩),人均不足一厘地。种业发展空间缩小,严重制约种业的发展。

   二、发展厦门市果蔬种业的建议

   1. 组织实施《厦门市现代农业种业发展规划》。

  按照“两头在厦、中间在外”的农业发展战略,组织实施《厦门市现代农业种业发展规划(2011—2020)》,推进“三大基地”、“四大平台”、“五大工程”建设。

   2. 加强果蔬育种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一要建设果蔬种业研发平台。由政府组建市级果蔬种业研发机构,负责种业基础性、公益性资源的创新研究。加大对种业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引导企业主动与科研院所合作,依靠科技创新,取得具有企业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二要推动种子产业育繁推销一体化。采取政府和企业联合投资方式,重点建设一批大型果蔬种子种苗生产基地。扶持发展一批果蔬种业生产销售专业大户,大力培育包括育苗、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果蔬市场信息服务体系。三要推进建设现代种业园区建设。以位于同安区竹坝农场的“厦门市植物检疫隔离试种圃”为依托,创建“厦门市海峡两岸现代种业园区”。四要建立果蔬种业的质量安全标准体系,严把果蔬品种审定关,加强监管工作。

   3. 构建厦台果蔬种业合作交流平台。

  一要以位于翔安区新店镇沙美村的“厦门海峡农业高新技术园”为依托,组建“厦门海峡农艺科学技术研究机构”,推进“厦台种业研发合作交流平台”。二要设立厦台果蔬种业合作基金,吸引台湾种业企业和非官方研究机构在厦设立种业研发中心。依托台湾农友种苗有限公司,建立厦台研发型的种业机构,共同开发果蔬新品种。三要选择若干厦门主要的果蔬品种,向两岸种业机构招标,共同研发,打破被国外垄断的被动局面。四要加快台湾种子种苗报批、报检、通关速度。设立品种权保护办公室,解决闽台之间品种权的争议。通过两岸种子协会进行沟通,形成共识。

   4. 加大对发展果蔬种业的政策扶持力度。

  一要解决果蔬种业用地问题。政府要对种子种苗企业的用地做出统一规划,在土地租金、税收等方面予以适当优惠。二要继续加大对果蔬种业的资金投入。市、区财政每年拿出专项资金用于扶持果蔬种业发展,构建财政投入引导、信贷投入助推、企业和农民投入为主、社会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三要加大支持蔬菜、水果种子种苗综合开发基地设施、水利建设工程、种子种苗冷藏、保鲜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和防灾抗灾体系建设力度。

   5. 探索建立种业科研激励机制。

  一要加强顶层设计,形成有利于促进基础性、公益性研究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评价体系和奖励机制。探索建立品种权转让交易公共平台,健全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调动科研人员创新积极性。二要鼓励科技人员创办果蔬种业高新技术企业,或者与资质较好的种子种苗企业合作,共同研发适销对路的高优品种。三要设立新品种创新奖,重奖取得重大科研成果的高科技人才。

  优良品种的培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一个新品种的研发,耗时长、投入大、见效慢,但却对改变我国的果蔬种业受制于国外的困局至关重要!不久前在北京召开的世界种子大会应成为推动我市联手台湾攻占果蔬种业高地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