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今年将加大卫生投入 扩建漳州市医院、中医院

24.03.2015  12:30

  漳州今年将抓紧启动市医院、市中医院扩建工程;并大力支持批准建设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漳州妇产医院。

  在昨日召开的2015年全市卫生计生工作会议上,漳州市政府副市长赵静、市卫计委主任刘育萍、计生协会会长杨琼回顾总结2014年工作并部署2015年卫生计生重点任务。

  角美、杜浔建二级医院

  去年,漳州全市千人均床位数达到3.82张,千人均卫技人员数达到3.93人,两项重要指标增幅分列全省第二、第三。总投资38.8亿元的全市33个卫生重点项目,已有18个项目基本完工,其余15个也全部开工,新增病床位2139张。

  同时,会上也提出,2015年新增病床1531张,确保年末千人均床位数达到4张,加快列入第一批“小城市”培育试点的龙海角美、漳浦杜浔(古雷)2个中心镇二级医院的建设。

  市医院、中医院扩建

  此外,市直要在加快推进续建的5个项目同时,抓紧启动市医院、市中医院扩建工程。

  并实现全年招聘卫技人才1000名,培训全科和乡村医生4000名。

  据悉,漳州市委、市政府准备在漳州高新区启动建设漳州市医院分院、漳州中医院分院,在环东山岛经济区建一所三级综合医院,目前选址工作已基本完成,争取尽快开工建设。

  其中,环东山岛经济区,涉及东山、云霄、诏安、常山,这些地方到漳州市区将近两个小时,如果有一所三级综合医院,将大大方便这几个地方居民就医。

  新农合补助不低于380元

  去年,全市9个县(市)、29家县级公立医院全面启动“三医联动”综合改革,完成药品、耗材零差率销售改革,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现全覆盖;重大疾病保障病种达到22种,政策范围内住院补偿比、住院费用实际补偿比分别达到72.02%、52.75%。

  而在2015年,深化医改是卫生计生工作的一条主线。要求在6月底前市区公立医院(含妇幼医院)要启动实施综合改革,全面实施药品、耗材零差率;2015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提高到40元,新农合政府补助标准人均不低于380元,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补偿和实际住院比继续稳定在2014年的水平。

  今年再增多家民营医院

  2015年,将大力支持批准建设的福建中医药附属漳州妇产医院、漳浦联创中心医院、龙海市龙济中西医结合医院和漳州龙池医院等4家民营医院建设。

  优先支持各县和开发区、高新区设置民营专科医院,力争今年再新增社会资本办医3-4家,完成“十二五”末为社会办医病床数达到全市总数20%的目标。

  2014年,漳州在全省率先完成卫生计生信息共享整合改造,实现卫生、计生两网互通工作,资源共享。也将继续完善卫生计生信息整合,深化基层卫生信息系统和计生综合平台间的数据关联互推和应用,开放居民健康电子档案网络查询,推动指挥医疗数字化医院建设,以区域为单位实施远程医疗门诊信息系统,建立远程会诊中心。

  提高中医药社会影响力

  在发扬和传承中医方面,今年将对接医改工作,落实中医药发展政策,发挥市中医院的龙头带动作用,加强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和中医院建设,加强县级综合医院的中医科和中药房标准化建设。提高中医急诊急救、控制传染病能力和预防医院感染的水平。

  突出漳州市骨伤科等中医的特色,加强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并开展“漳州名中医”的评选活动和重点专科专病建设,提高中医药社会影响力。

  加强艾滋初筛实验室建设

  过去一年,疾病监测防控和突发时间应急处置、保障工作能力也在不断增强,共处置各类突发公共卫生时间39起。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到95%以上,科学敏感防控首例输入性人感染H7N9病例、埃博拉出血热等新发传染病,艾滋病、结核病和慢性病防控工作也在持续推进。卫生监督力度不断增大,立案调查无证行医206件。

  2015年,将加快市、县(区)两级疾控中心,妇幼保健院、监督所等18个项目建设进程。加强艾滋病初筛实验室建设,提升检测能力,同时加强疫情检测、防控,重点抓好流感、鼠疫、麻疹、手足口病、登革热等传染病防控工作。加强重点人群艾滋病筛查和高危行为干预,落实流动认同疫苗接种管理和催种服务。

  实行一孩登记制度

  2014年全市当年出生率15.17%,政策符合率86.82%,出生人口性别比110.59,整体水平继续保持在全省前列。2014年人口政策符合率居全省第二名;全市共有2019对“单独夫妻”领取了“二孩生育证”,市、县两级投入150多万元,免费为1000多名生活困难的计生家庭已婚妇女进行生殖健康检查和宫颈癌筛查,为400对生活困难的不孕不育夫妇进行免费治疗。

  会上提出,在2015年,将持续加强计划生育工作,督促终止妊娠手术审批制度和信息通报制度,加强孕情跟踪服务、出生人口性别比治理定量评估。推进生育服务证改革,实行一孩生育登记制度;整合婚检、孕前优生检查项目;继续实施幸福工程、小额贴息贷款等致富发展项目,加大计生特殊家庭扶持力度。(海峡导报记者 张惠玲 张伟华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