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超17%中考生获加分 4000余家长联名反加分

18.07.2014  18:56

  这个夏天,关于高考、中考加分政策的争议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北京中考,15786名加分考生、17.7%的加分人数比例,再次引发热议。随着河南、哈尔滨等地加分丑闻的曝光,北京家长也纷纷质疑,并要求“取消加分,裸分录取”。

  中考加分该不该?对谁加分更公平?加分多少才算妥?这些被称作“无解”的难题牵动着京城十余万家长的心。

  众多家长反加分

  17日上午10时左右,中考考生家长刘丽颖等待在市教委门口,恳求安保人员让她见有关领导一面。这是刘丽颖为了孩子中考第三次来到教委,尽管亲朋好友都劝她放弃,她还是不甘心看着努力了三年且成绩不错的女儿名落孙山。“孩子哭着问,‘爸爸不是军人吗,为什么不立功,为什么不能让我像同班同学一样加分上实验’,那一刻我的心都碎了。

  与刘丽颖有着类似“心痛”的家长不在少数。17日中午,4000余名“裸分”考生家长的“反加分”联名书已递送给市教委相关部门。“明知道中招录取结束在即,还是要为孩子上学做最后一搏。”上书家长季婷说。

  据了解,家长们的诉求主要有四个方面:一、要求公示裸分排名,梳理加分对录取产生的影响;二、反映政策的疏漏,如没有限制加分人数比例、加分条目过多且设计不合理等;三、质疑加分舞弊,要求相关部门公示每位加分考生的加分依据信息,或借鉴哈尔滨的做法,令加分家长签订《诚信承诺书》,担保加分资格名副其实;四、建议裸分录取,取消加分。

  “可我们心里明白,这只是一场难以实现的期待。我们太弱了,弱到不敢举证,弱到没资格为孩子争取加分,弱到敢怒不敢言。”一名家长湿润了眼眶。她打开背包,展示三年来整理的录取政策、加分资格认定文件、部分区县学校的特长生数据以及加分考生公示名单等,共计上百页。

  从市教育考试院官网公布的数据来看,2014年北京市中考报考人数为8.9万,较2010年下降12.7%,而加分考生人数却增长了75.4%,高达15786人,占报考总人数的17.7%,“裸分”家长声称“被刺痛”。

  加分政策被质疑

  家长“被刺痛”的根源,无非是认为子女在选拔中没有被公平对待,具体而言,主要集中在以下一些内容:

  ——少数民族如何界定?季婷翻开手中的《教育部2014普通学校招生工作规定》,第45条明确限定少数民族加分对象为“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也就是说生长在北京地区、与汉族学生享有相同教育资源的少数民族学生不应被加分。

  ——高危岗位如何认定?一名军嫂告诉记者,“不少部队干部虽然档案关系在军队,但早就在机关担任要职,开具赴边远地区工作的空证明对他们来说不成难事。长年开车接送孩子上学的军队干部也算得上是援疆援藏军人吗?部队医院与部队研究所工作人员、后勤部门会计也算高危岗位?这些全加20分。

  ——对获奖艺术团体如何加分?刘丽颖说,“孩子所在初中的乐团在推荐竞赛中获奖,结果一行20余人全部获得加分。未免人数太多了吧,不应该仅针对乐团首席加分吗?

  ——父母立功,为何嘉奖孩子?家长许立强质问,“家长为国家作贡献,对他们本人奖励即可,为什么让其子女享受加分?

  加分制度何去何从?

  加分制度的存废之争,如今依旧是两种声音争鸣。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指出,“科学准确的评价是人才选拔的依据,应规范完善针对学生的评价机制。而目前的评价机制,包括加分制度,都是以分数为形式衡量学生的能力与潜力,缺乏专业评价规则与客观评价标准作指导,不够科学,也不够专业。中考加分制度应被‘多元评价机制’所代替。

  教育部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承波则认为,“教育改革的步伐不宜过快过大,为破解公平难题,取缔政策不是办法。应约束政府权力,以立法保证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为了便于监督,最好由权责利独立于政府的专业学术机构行使学生的选拔权,并提前明确好量化限制,如加分分值、加分人数比例。

  “不论加分制度,还是选拔机制,我们希望教育能够去除功利,尊重公平,尊重孩子。”家长刘丽颖说。(新华网 张漫子、李江涛、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