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为主 路景相宜
编者按:
新版《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已于今年年初正式施行。新标准将公路功能作为确定技术等级和主要技术指标的主要依据。根据公路功能、等级、设计速度,结合交通量、地形条件、通行能力等因素综合考虑选用车道数、横断面各组成部分的尺寸等,摒弃“一刀切”的做法。近日,记者采访了福建省交通规划设计院相关负责人,请他们谈该院在开展交通工程规划设计过程时采取的理念和相关方法,在提升交通品质的同时,促进交通工程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
依据地形 选择标准
“将公路功能作为确定技术等级和主要技术指标的主要依据。我院已将这个理念纳入设计当中。”福建省交通规划设计院路桥设计一处副主任刘碧容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以国道主干线福州绕城高速公路西北段工程(以下简称“福州绕城高速”)为例。该项目主线全长49.3公里,其中有一半以上位于山区。在路线布线上该院重点考虑生态景区、城市的规划用地规划节点及敏感点的避绕,在技术标准上根据实际地形采用不同的标准,最大限度地与沿线地形及自然景观相协调。地形相对平缓的路段,结合交通量需求,设计时速100公里、路基宽度采用33.5米的标准,而在山区地形复杂路段设计时速80公里、路基宽度采用24.5米的技术标准,避免大开挖、大填补。这样既能保护生态环境,又能降低造价,一举多得。
避开大开挖选择短隧道
“武夷山至邵武高速公路完全称得上是一条生态路。”谈起武邵高速公路,该项目负责人秦志清显得有些兴奋。武夷山至邵武高速公路既是武夷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与泰宁金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世界地质公园)相连接的重要旅游公路,同时也延伸联系赣东南三清山、龙虎山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在路线方案比选之初,该院为武邵高速公路工程武夷山市的田坑段选定了“路堑大开挖”和“短隧道”两个方案。“路堑大开挖”方案造价最低,但需大范围开挖原有山体,不利于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且存在运营时的安全隐患。“短隧道方案”需建设一条长311米的隧道,虽面临地质较差、造价高的难题,但却避免了山体的大开挖,减少了边坡防护数量,最大限度地实现了环境保护。“在造价与环境之间,在多方技术论证下,我们坚定地采用了造价高的‘短隧道’方案。”秦志清说。
乡土植物为主修复边坡生态
南方山区雨水多,破碎岩石界面多。对于山区的勘察设计者来说,为用路者提供一个舒适优美的道路环境难度较大。
“顺畅、高效、安全、舒适是我们的追求。”刘碧容说。福建省交通规划设计院高度重视边坡生态修复,将人造环境融入周围大环境,争取最大限度地恢复自然状态。通过不断创新技术,该院与研发单位一起研制了具有高团粒结构、强保水性、富营养化、强抗冲刷性的轻型栽植客土,以乡土植物为主,外来引种植物为辅,进行人工恢复,并为其提供适宜的养护措施,最终实现与自然环境相协调。
刘碧容介绍说,福州绕城高速采用CS混合纤维喷灌、CF网喷灌等多种边坡生态恢复技术,植物根系能够固定边坡土壤,茎、叶又能覆盖边坡,减少水流对坡面的冲刷,从而防止坡面水土流失,增加边坡的稳定性。既美化路容,又保护环境。在此之余,福州绕城高速的设计者们还在充分考虑自然地理条件、沿线山水城市景观元素的背景下,结合高速公路景观美学及周围社会经济文化背景,提炼出“路链三珠展五景”的景观主题,让人切身感受到山水榕城特有的风貌。
(实习记者:廖丽华 通讯员:吴超凡 伯华强)
Get the Flash Player to see this play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