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碑成卫生间一角 平定台湾的英雄情何以堪

08.10.2014  16:49

  东南网漳州10月8日讯(本网记者 苏益纯)“功德碑成卫生间一角,这太可笑了。”昨天,市民拨打本网热线电话0596-2956089称,在龙海市石码镇,龙海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靖海侯施琅功德碑》 “镶嵌”在一座民房之中,非常不利于文物的保护。

  在知情人士的带领下,记者在石码镇龙海桥旁边找到这块功德碑。从外表看,记者无法将文物与眼前的这面墙联系起来。只是沿着接缝处,记者隐约能看到功德碑的形状。附近居民告诉记者,这块功德碑如今已是民房卫生间的一角。不少游客到这里,想看看碑文的内容,均被房屋的主人拒绝了。

  为了了解情况,记者与龙海市博物馆取得联系。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座民房大概建造于80年代初。至于当时民房的建造为何能够顺利通过审批,他们表示不太清楚。这几年,当地文物部门也曾与当地居委会联手,多次与房屋主人协调交涉,希望能将功德碑恢复原状。然而,房屋主人表示,将功德碑挪出来可能会破坏房屋的外部结构,危及老房子的安全。双方因为拆迁赔偿款的问题始终谈不拢,挽救施琅碑的工作就一度搁浅了。

  背景:施琅——心系台湾威震海疆的民族英雄

  施琅是什么人物呢?清朝康熙年间,有一位威震海疆的独眼将军,他就是率军讨平台湾郑氏集团,实现中国大一统的施琅。1683年,施琅奉命率二万水师,分三路进军澎湖,经过激战,郑军败退台湾岛,随即台湾很快平定。施琅以平台功赐封靖海侯。1688年,在水师集结地之一的龙海桥边建碑亭,亭中立功德碑,碑高320厘米,宽120厘米,厚8厘米。

  短评:对待文物 保护是最好的挽留

  施琅碑被人为损坏是三十年前的事儿,我们可以猜想,或许当时人们对文物的保护意识不强,或许当时的制度建设不够完善,才导致了今天的局面。如今,我们只能借希望于住户与相关部门的进一步协商,共同解决这个问题。

  文物是不可再生的,被毁灭了,也就彻底从地球上消失了。而文化,就其本原意义说,是社会的文明史和人类自身的发展史。破坏文物古迹就是“文化的自杀”。不管对破坏者处以多么严厉的处罚,受损的文物都不可能恢复原状。

  施琅碑的损坏,是一个遗憾,更是一种警示。文物管理部门应该以此为戒,进一步加大文物保护的力度,既要经常巡查受保护的文物,也要及时处理群众的举报。一旦有非法拆除或破坏文物的行为发生,文物保护部门应该迅速采取保护行动。此外,文物保护部门还不妨建立义务监督员制度,发动更多热心的群众加入到文物保护工作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