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六功夫”成为乡风文明长效机制助推器

01.08.2020  04:00

  乡风文明建设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乡村振兴的凝心工程、铸魂工程。充分发掘地域特色文化优势,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打造主题突出、形象鲜明、内涵丰富、韵味独特的特色文化品牌,更好地满足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让文化活动的开展根植于基层、活跃于基层、服务于基层。要突出重点领域和环节,突出党建引领、清洁家园、文化阵地、移风易俗、志愿服务、典型选树等,精准施策,点滴长效地推动乡风文明建设,稳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在乡风文明“主心骨”上下功夫。有道说“村看村,户看户,关键在于党支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乡风文明建设工作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建立“党员三带”工作制度,即党员带头参加环境整治、带头参加移风易俗、带头参加志愿服务,充分发挥党员的带头引领作用,设立党员乡风文明建设专项岗位,引导党员争当环境卫生督导员、移风易俗宣传员、乡风文明指导员、志愿服务组织员。做到一人带一人,众人帮一户。

  在乡风文明“硬基础”上下功夫。在严格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基础上,以户为单位,包户认领村级巷道、公路沿线、沟渠河道等公共区域卫生,划好环境卫生“责任田”。同时,建立健全了卫生月评比制度,并持续开展卫生“评比”活动,形成人居环境卫生整治“人人参与、人人共建、人人维护”的工作新局面。坚持问题导向,全面排查整治存在的垃圾清运不及时、车辆乱停乱放、楼道不通畅、毁绿停车、占道经营等突出问题。要巩固完善长效常态,建立环境“日清扫”“周督查”“月考核”制度,常态化督促责任落实。

  在乡风文明“软环境”上下功夫。树立文化浸润理念,建设“党群之家”,打造一站式党群文化活动平台,设置科普馆、图书馆、儿童乐园、书画馆、舞蹈排练厅等功能室场所,满足农村居民文化生活需要。丰富道德讲堂内涵,点滴长效提升居民文化素养,坚持以身边事感动身边人。拓展文化三下乡活动形式,常态设置精神高地、廉政文化、红黑榜、义举榜、科普、法律等专题模块,形象生动有效地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

  在乡风文明“新风尚”上下功夫。开展移风易俗,大力倡树“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喜事少办”的社会新风。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要充分发挥表率作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做移风易俗的倡导者、引领者和践行者。充分发挥红白理事会在婚丧嫁娶、破除陋习中的积极助推作用,不断明确职责任务,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约束,制定出了切实可行的红白理事章程。成立“移风易俗”理事会,邀请有威望、有影响力、热心服务的老党员、退休教师、乡贤人物、文化名人等群体参与基层管理,倡导健康文明新生活,建立平等、友爱、互助的人际关系,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生活环境。

  在乡风文明“排头兵”上功夫。打造志愿服务品牌,结合农村实际,整合现有资源,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不断拓展延伸志愿服务内容,辐射更多群众享受各类志愿服务。同时,立足辖区特色,找准品牌定位,突出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工作亮点,不断开拓新思路、新方法,着力打造志愿服务特色品牌,推动形成社区文明建设新模式。突出长效管理,抓好志愿服务制度建设,努力形成“有时间做志愿者、有困难找志愿者、挤时间当志愿者”志愿服务氛围。“关爱夕阳、敬老义诊”“下乡义诊”“无偿献血”“控烟劝烟”“创城”“交通志愿岗”等志愿服务常年不间断做。“学雷锋月”“五四青年节”“国际志愿者日”等主题日开展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

  在乡风文明“新标杆”上下功夫。振兴乡村建设需要思想道德先行。尊重群众意愿,树立典型作引导,着力提高道德水准和文明素质,在潜移默化中把事情办好。基层干部用心发现典型,用情培养典型,用功弘扬典型,坚持从日常调查走访中,了解核实在勤劳敬业、诚信经营、尊老敬老、热心公益、无私奉献等方面存在的真人真事,并做好跟踪记录工作。开展先进模范评选,开展“三最三好”评选活动(最美家庭、最美善举、最美志愿者、好媳妇、好党员、好青年),树立先进典型品牌。按照“点燃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原则,邀请典型人物现身说法,用鲜活教材和生动的细节来传播社会正能量。 (大田县委文明办高上钗) 

福建日报评论员:团结奋斗办好福建的事情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文明
让文明礼让风气蔚然成风
  中国自古便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