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近视力突然变好警惕白内障 手术是最佳途径

16.05.2016  18:10

  福州新闻网5月8日讯(福州晚报记者 罗谦)作为目前致盲率第一的眼科疾病,白内障严重影响着不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据了解,目前全世界约3900万盲人,白内障占51%。而我国目前盲人约600万,居世界首位,其中60%左右是由白内障所致。随着人口老龄化,我国每年新增的白内障盲人约130万。专家指出,手术是现在治疗白内障的最佳手段,老年人一旦被确诊为白内障,应当及时找正规医院的白内障专科医师检查和治疗。

   近视力变好”可能是老年性白内障

  今年62岁的郑依姆,年轻时候的视力一直很好,50岁的时候戴上了老花镜,可最近她发现不用老花镜也没问题,又可以自己穿针缝衣服了。她心里窃喜,以为视力变好了。可没多久,郑依姆觉得眼睛不舒服,到医院检查才知道得了白内障。福建省立医院眼科主任医师饶惠英告诉记者,部分人年轻时视力正常,到老年时反而出现近视的表现,要特别注意可能是老年性白内障。

  饶医生介绍,白内障是眼睛内晶状体发生混浊,由透明变成不透明,阻碍光线进入眼内,从而影响了视力。患者主要的症状表现为缓慢渐进性视力下降,通常经过数月或数年,累及单眼或双眼。还可有眩光、色觉减退、对比敏感度下降、单眼复视或多视、近视程度增加等,这些症状取决于晶状体混浊的位置和密度。

  郑依姆的眼睛属于老年性白内障的早期表现,初期对视力影响不大,随着晶状体混浊的加重,其后就会出现视物模糊、眩光,明显影响视力,看近物也会变得不清楚。因此,如果出现了郑依姆这种情况,要及时到医院眼科做检查。

   手术是治疗白内障最佳途径

  据了解,以往由于医学技术水平的限制,患者要等到白内障成熟才是手术最佳时期。这个过程中,患者需要长期忍受低视力的烦恼与痛苦。对此,饶医生指出:“现在由于手术技术及设备的进步,一般认为当视功能不再满足患者的需要,而且白内障手术有理由提供改善视力的可能时即可手术。”饶医生认为,白内障手术也适用于晶状体混浊妨碍眼后节疾病的检查和治疗(比如白内障影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检查),以及由于晶状体溶解或过敏导致的炎症、晶状体膨胀引起的房角关闭和药物不能控制的闭角型青光眼等。

  饶医生提醒,部分患者由于害怕手术而一直拖延直至看不见才就诊。此时晶状体核可能已经发展到V级硬核(临床上晶状体核由软到硬分为I、II、III、IV、V级),失去了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的最佳时机,而不得不采取扩大切口的白内障囊外摘除手术,增加手术操作难度,术中并发症也增加,手术创口的缝合亦会增加术后散光形成,术后恢复时间延长,术后视力往往也不能达到最理想的效果。尤其是一些青光眼手术后的患者,往往是核性混浊为主,其视力下降相对是一缓慢的过程,部分患者可以通过佩戴眼镜提高视力。患者由于原有青光眼疾病的影响,对视力丧失和手术产生恐惧,往往一再拖延白内障手术时间,甚至有部分医生对白内障手术的前沿性理解不到位,也会贻误患者白内障的手术最佳时机。

  饶医生说,临床上经常会遇到患者已经V级核、前房浅、角膜内皮细胞因青光眼缘故已降至临界值,对于这部分患者只能采取白内障囊外摘除手术;而原先青光眼小梁滤过泡位置又影响白内障手术切口等操作,对这部分患者建议找临床经验丰富的白内障专科医师,尽可能抓住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时机。白内障手术后因前房加深、房角变宽,对青光眼特别是闭角型青光眼的患者是有积极意义的。

   单眼白内障手术有危险

  在临床中,有些老年患者为了减轻家庭的负担,只做一眼的白内障手术,认为只要有一眼能看见,保证日常的饮食起居生活就可以了,不必多花钱做另一眼的白内障手术。

  “这样做是有潜在危险的。”饶医生强调,晶状体在人的一生中都在不断生长,随着白内障的发展,部分患者晶状体皮质吸水肿胀,晶状体体积增大,前房变浅,有闭角型青光眼体质的患者此时可诱发青光眼急性发作,患者除了视力急剧下降外,还会出现眼睛胀痛、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部分老年人描述不清,甚至可能误以为神经内科疾病而耽误病情的诊治。还有部分患者因未行白内障手术而发展到过熟期,此期的晶状体皮质液化溢出,进入前房,可诱发自身免疫反应产生葡萄膜炎。此外,由于过熟,晶状体悬韧带松弛变性,还可能出现晶体脱位或移位,也可引起继发性青光眼。一旦出现上述情况,白内障的手术变得极为复杂,手术并发症增加,术后效果也往往不理想甚至失明。

  (本期专家 福建省立医院眼科主任医师、博士 饶惠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