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民俗文化在榕展演 剪影大师花30秒剪出作品

22.02.2016  17:57
  •   据介绍,目前大陆的糖画多为拉丝手法,造型中间镂空,体积较大。而高雄糖画则为“泼墨”手法,将熬制出的糖直接倒在板上,用工具画出制定的图案,造型实心,体积较小。 刘丰摄

      新华网福州2月21日电(刘丰)高雄的糖画、面人,鹿港的刺绣、灯笼画……这些台湾传统技艺和大陆的有什么区别?今日,由福建省艺术馆、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等主办的“2016年元宵节台湾民俗文化展演”在三坊七巷福建省非遗博览苑举行。

      “台湾的绣庄就是这个样子,门匾上‘寅福绣庄’字是师父绣了送我的。里头的墙上也挂满了绣品。”为了参加展演,来自鹿港的苏仕仓将整个“绣庄”都搬来了。

      “手抓棉花”绣法是苏仕仓师门的绝学,就是在人物、鸟兽、文字之下,铺钉上棉花或粗棉绳,然后在上面铺上绣线或以金银线密缝于上,使得图案立体化,更加生动,形成具有浮雕层次感的“高绣”(也称立体绣)风格。这些绣品喜用金线塑造出金碧辉煌的效果,是台湾宗教锦饰相关制品的最大特色,被称为“八仙彩”。

  •   来自台湾的剪影艺术大师李明龙,拥有40年独一无二的剪纸功夫,号称一刀流剪影掌门人,曾参加美国华盛顿双橡园剪纸表演。 刘丰摄

      苏仕仓的师妹林曦是福州刺绣世家第三代传人,去年她亲赴台湾拜师,学习“手抓棉花”刺绣技艺。林曦介绍,“八仙彩”其实传承自闽绣。他们的师公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从福州去了台湾,并在当地将立体绣发扬光大,而这门手艺在福州却几乎绝迹,“现在很多所谓的‘立体绣’,都是简单的填充棉花。

      如今,林曦又将立体绣带回福州。林曦说,如今的“八仙彩”主要运用在祭祀上,为了让这么技艺更贴近生活,她开始做刺绣的文创产品。普通的首饰盒、成衣等生活用品上贴上个性的绣片,就成了独一无二的物件。

      除了鹿港刺绣,此次展演活动还展示了高雄3D剪影,高雄捏面艺术,高雄糖画,鹿港神轿按金,鹿港手绘灯笼、漆线五个项目,向游客展现两岸源出一脉又各具特色的民俗文化。

  •   将两个头像隔着白纸叠放在一起,在光线照射下就呈现出3D效果。 刘丰摄

  •   “八仙彩”主要运用在祭祀上,这样一套神衣的绣制要花2个月。一些较大的神像的神衣甚至要花费10个月时间。 刘丰摄

  •   李明龙看着小模特,30秒就剪出了剪影,一气呵成。 刘丰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