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拍剧成热门 剧方:翻拍金庸剧几乎从来没输过
于正版的《笑傲江湖》已经让观众见识了“改编”可以是一项改头换面的工程,在昨日的上海电视节上,又有两部新金庸剧《天龙八部》和《鹿鼎记》亮相。虽然还未看到成片,但从主演的介绍中,已经嗅出一丝“非主流”的味道:《天龙八部》中段誉和“神仙姐姐”没能“有情人终成眷属”,而《鹿鼎记》则增加了大量宫斗情节。
金庸剧越来越成为“一张皮”,借着金庸老人家的名号,我们或许可以看到爱情偶像剧、宫廷斗争剧,甚至是悬疑职场剧……这到底是时代的必然选择和自我调节,还是对原著的亵渎,显然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定论。但无可否认的是,如果要称得上金庸剧,其本质依然是“侠者义气”的精神。如果侠者之心成了一种点缀,那么就不再与武侠有任何关系。
观众说江湖的定义异于金庸原著
在金庸的作品中,《鹿鼎记》本来就属于“反武侠”的作品,韦小宝古灵精怪、圆滑世故的性格显然不可与郭靖、杨过、令狐冲这些“大侠”相提并论。韦小宝之所以能融入武侠的世界,莫过于他无论在何种环境下都坚持“义”字当先,与“大侠”救国救民相比,韦小宝的“小侠”更加接地气。但在华策公布的今年下半年开拍新剧《鹿鼎记》中,韦小宝的这种“小侠”之气似乎又有了更加现代化的解读:根据剧方介绍,新版《鹿鼎记》将增添大量官场与宫廷斗争的情节,将韦小宝定义成“屌丝逆袭”的典型。在这些“新武侠”剧中,江湖的定义显然迥异于金庸笔下那个世界,甚至成为了宫斗的代名词。
除了剧情,在造型上,“新武侠”也颇具突破性。《天龙八部》由钟汉良、张檬、韩栋、金基范联合主演,该剧开拍期间,剧中很多人物造型备受争议,有网友吐槽钟汉良饰演的乔峰造型过于破烂,甚至有网友笑称其为“犀利哥”。对此,导演赖水清表示,翻拍是为了创新,观众欣赏口味各异,这是正常的,大众传播也只能尽量满足大多数,对于不能满足到的那部分观众,只好说声抱歉了。
导演说武侠剧走向多元是必然趋势
于正的《笑傲江湖》在今年创造了一股不小的武侠风潮,甚至网上有“90后”发出如此言论:“没有于正谁知道金庸,他进过畅销书榜吗?”虽然金庸剧的经典性毋庸置疑,但“90后”“00后”在审美趣味上的巨大变化已经开始“挑战”导演和编剧们的神经。按照曾执导过《倚天屠龙记》、《天涯明月刀》、《天龙八部》等多部经典金庸剧的导演赖水清的说法,武侠剧走向多元化风格是必然趋势,旧式的纯粹武侠风格和新潮的武侠风会并存一段时间,然后前者会慢慢被后者替代。毕竟,武侠剧的主体受众已经变成了在电脑世界里长大的90后和00后。
赖水清根据多年经验总结了武侠剧的几个阶段性变化,“刚有电视的时候,武侠片只局限于拳脚功夫和飞来飞去;上世纪70年代中国武术流行,出现一种新的武打风潮;到了上世纪90年代和2000年,已经成熟到一个稳定阶段,就是现在观众所认同的潮流;而到了现在,因为电脑和电玩的发达,有年轻导演又思考了一些新的手法,形成了电玩风格。”
剧方说翻拍金庸剧几乎从来没输过
《四大名捕》原著作者温瑞安曾炮轰武侠小说被编剧改得面目全非,“明明是根据金庸武侠小说改编的,你却从中看到古龙小说的味道;在古龙武侠电影中,你又看到梁羽生武侠的感觉;而在梁羽生的小说改编武侠电影中,你可能什么也看不到。”
但即使这样,在电视剧市场中,金庸、古龙、梁羽生的作品依然是一盘几乎稳赢的生意。在古装剧屡遭限制的前提下,经典武侠剧依然卖出了高价,有了《天涯明月刀》去年收视冠军的头衔,《天龙八部》已经遭到了电视台的疯抢。赖水清承认,翻拍这几位作家的经典小说,比其他类型的古装剧更受电视台欢迎,“几乎没输过,就像四大名著一样,这几位武侠前辈已经奠定了自己的宗师地位,每一次翻拍他们的作品都有一定的观众群和影响力。”
对于越来越多的翻拍剧,赖水清说,因为很多武侠作品已经被翻拍多次,导演接到项目时的本能反应就是“怎么能拍得不一样”,因此越来越注重视觉快感,对武侠精神的探索和人物灵魂的挖掘却越来越少。
在赖水清看来,武侠剧翻拍仍然有很大空间:“就像以前拍马景涛版《倚天屠龙记》时,我们都觉得,哇,几乎拍绝了,没办法再突破了。但10年以后,同一部作品还是能翻拍出新意来。观众的不断更替给这些作品无限的生产空间,所以它的生命力可以不断地延续下去。”
“尊重原著”
应是底线
记者手记
金庸剧翻拍一直没有断过,而今年初于正版《笑傲江湖》的特别之处在于它提供了一个金庸剧翻拍的新视角,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令狐冲和任盈盈应该是神仙眷侣的一对,但这次的《笑傲江湖》却告诉观众:东方不败和令狐冲原来才是真爱。而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虽然这个结局引发了许多争议,但根据事后的收视率调查显示,许多人对这个结局依然表示了认可,而且这群观众不仅是“90后”。
在昨日举行的国际编剧论坛上,于正坦言,如果再拍一次《笑傲江湖》,他会选择让东方不败和令狐冲在一起。“拍完这部剧后发现,观众的接受程度早已超过了我们的想象,对于武侠作品的颠覆完全可以更加彻底”。
相比古龙、梁羽生的作品,金庸的武侠小说因为剧情丰满翔实,所以很难有翻天覆地的改编,从早期香港TVB到张纪中的版本,可以说只是在人物刻画和造型上有所突破,对剧情主线的改编一直是保守的。但按照现在的收视取向,对于经典的彻底颠覆将成为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中的新趋势。
问题是,这些着重改编的“新武侠”有没有一条看不见的底线?除了人物性格延续了原作,是否还有一些看不见的改编“潜规则”需要遵守?这是编剧和导演们需要重视的问题。虽然为了迎合观众口味改编是必然的趋势,但“尊重原著”的原则在哪一个时代都应该是成立的。毕竟,以“颠覆”闻名的《东邪西毒》、《东方不败》等电影对金庸作品的改编几乎都是“另起炉灶”,类似于外传:外传的改编幅度自然要大得多。如果要挂上金庸剧的名头,那总不能“挂羊头卖狗肉”。
特派记者 吴敏
上海报道
来源: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