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中小制造企业转型升级遇羁绊 转战小贷赚快钱

29.05.2014  09:20

小贷利润高得惊人,保守计算一年也是办厂利润的三四倍。”从事摩托车零部件生产的利德工业公司总经理蒋远才说,自2012年开始,他投资了数千万元参股到由几个制造业同行合伙成立的小额贷款公司里。

经济参考报》记者日前在重庆采访发现,“辛辛苦苦干实体两年,利润不及放小贷一半”的尴尬局面,让当地不少企业主纷纷转战小贷金融等暴利市场,谋求赚“快钱”。

在投机之举盛行的背后,是制造类中小企业的生存之艰。记者了解到,由于劳动力成本逐年上升、国内外市场需求不稳等因素,中小制造企业盈利能力持续下降,普遍处在微利状态。为摆脱困境,近年来,中小制造企业纷纷通过技术改造、产品升级、拓展新兴领域等,谋求转型升级,但不少企业反映,转型之路面临种种羁绊:投入有限、研发支撑不足,新型技术工人短缺,知识产权易受侵犯等,让企业升级处处受阻。日益高企的融资成本和难以消除的隐性负担,让中小制造企业加剧“失血”。

暴利诱引企业“避实就虚

在暴利诱惑下,一些制造类企业主加快向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金融领域转移,谋求赚“快钱”,导致制造类实体经济面临“空心化”危险。

近两年,投资商把制造业当作玩资本的跳板,导致资本逃离实体的现象愈演愈烈。”重庆港城工业园一家印刷企业金姓老总透露,当前一般制造业经营得再好利润率也不过3到5个点,而小贷、地产等动辄在15%以上,包括公司股东在内,不少搞小贷和房地产的老板经常找来,劝说以印刷公司的名义去找银行贷款,然后与他们合作,把资金空转、放大,投入到小贷或者房地产市场,最少能多赚10个点的利润,“没有几个企业能经受住这种诱惑”。

蒋远才所在的利德工业公司位于重庆大渡口区,主要生产摩托车、微型汽车关键部件,其摩托车离合器产品,占全行业四分之一的市场份额,客户覆盖国内摩托车整车企业前十强。

他透露,一般小贷公司都有不成文的规定,利率低于20%不贷,一般实体企业根本不敢贷,只有房地产商能承受这种高利息,结果小贷公司的资金80%以上投向了房地产行业。

据我了解,目前重庆摩托车行业大一点儿的老板几乎都在搞小贷。不少大的汽摩集团,实体盈利只占很小一部分,大部分依靠金融和地产。”蒋远才感叹道,“这种资金逃离对制造业的冲击,甚至比银行‘抽血’还厉害。

秋田齿轮公司是一家民营、外向型动力齿轮制造企业,该公司老板也参股了小贷企业。该公司党委专职副书记贺永林说,人人都会算账,干制造业每年投几亿元,养活两三千人。累死累活干一年,利润率也就两三个点,还不如把钱存银行的利息多。“一些实业家也很清楚搞小贷不是长久之计,但利润就摆在面前。甚至,不少老板还要靠搞小贷去养活实体经济”。

对于这种现象,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的企业普遍感到既无奈又焦虑。重庆登康口腔护理用品公司董事长邓嵘认为,近年来,整个社会蔓延“避实就虚”的倾向,办厂不如炒房,搞投机的赚大钱、快钱,做实体的赚“分分钱”、血汗钱,几乎成为业界的共识,这种残酷的现实,让资本逃离制造业等实体经济几乎“势不可挡”。“尤其一些中小制造企业老板,前两年许多都转向房地产或者小贷平台,现在随着国家民营银行开闸,一些大的制造企业和实体老板,也出现了一股新的资金抽逃暗流。长此以往,我国制造业将面临‘小河无水大河干’的危险局面。”邓嵘说。